圣经上《约伯传》的故事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据,更是坚固我们信德的最好榜样。
新约把这个信念延伸到每个基督门徒身上,他们是天乡的公民和圣人的同胞(参弗二19),在这世上没有永久的居所,像流浪者一般生活(参伯前二11),常在寻找最终目的地。
培养对邻人的爱德,尽量把你自己和自身的禀赋与专业能力用来为大众的福利及真理服务,随时都准备好,「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你们要时常准备答复」(伯前三:15)。
如果看天堂门的伯多禄老前辈也和他们一样的话,那我们可就惨啦,那样我们见到天主概率就更小啦。有人说,那些教外的朋友们在接触教会的时候,第一个接触的不会是主教神父,而是我们教会可爱的看门人。
伯多禄也有过这样的问题,“主!千万不可!这事决不会在你身上发生。”
每位修生发了一本,蓝色的软皮,封面是伯多禄大殿圆顶。如此好的一本书,当时我心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也让安神父看到。后来得知新编普世要理全国献县圣物组仅有少量剩余,我便不惜代价购买了一本。
本教区董伯承神父、贾少猛神父也都对我说:神父,你好好做培训工作,别人能办到的,我们也能办到,我们支持你。
为了“从另一条路返回”,他们很可能与回家的路背道而驰,需要继续南行到希伯仑,然后再沿着礁石磷峋、曲折不平的海岸线走到迦萨,在那里才能寻到拐往北方的另一条路……另路而归的指令毕竟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梦而已,
为什么祂不愿意像拉在海面下沉的伯多禄一样拯救教会于水火?……是不是升天的基督离我们很远,不如在世时的耶稣那么可靠、可依、可诉、可摸?
有一位波希米亚(捷克的古称)布拉格的神父,名叫伯多禄,他对耶稣是否真的临在圣体圣事内有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