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俊邱主教坚持、相守、风雨同舟沏上一杯热热的绿茶,坐在青山绿水映衬的窗前,细细品味“信德”散发着油墨香的文字,沁人心脾。她让我们了解各地教会的讯息,让我们体验到普世教会血脉相通。
至圣无染原罪玛利亚,甘饴之母,我要以你为榜样。你是我的曙光,我沉醉于你,并因你而欣喜。
然而,人又并不甘于此,他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准确无误地量度、评判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决不让善良蒙辱,狡黠得逞,要使人的历史成为正义的历史。为此,人便把目光投向了神圣的价值尺度及其执行者。
难道天主只能跟我们同甘,而不跟我们共苦?在痛苦、失望和打击时,天主在哪里?这是我们的问题,也是今天福音中厄玛乌两个门徒的艰难处境。
耶稣甘愿为罪人死,是天主爱最极致的证明。「几乎没有为义人而死的事:为善人死,或许有敢做的;」解释:「义人」指守法而公正之人,但与我们关系可能疏远;「善人」则可能是亲切、仁慈、亲近的人。
望房兴叹谈房色变,在漂泊不定的状态中生活?
而这样的精神理念也被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所欣赏和实践:印度的圣雄甘地、德兰修女、美国的马丁·路德·金、南非的曼德拉、不但宽恕并到监狱探望了他刺客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等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遭到枪击后同样也以基督的爱仇精神宽恕向他开枪的凶手说:我为那个枪击我的弟兄祈祷。我已经诚挚地宽恕了他。待他痊愈之后,竟专程去牢房看望那个正在服刑的青年。
其实,先前已经澄清了,耶稣在这里所解释的天国,不是一个已经实现了的美好境界,而是基督徒怀着信德、望德、爱德,藉着教会的团体生活、圣事祈祷,不断走向完美的过程。
为神父送葬的那天,各会口的教友都赶来了,送殡队伍一眼望不到头,足足有1公里多长。大家默默地走着,哭泣着,在肃穆庄重的氛围里追忆着他的嘉言懿行,缅怀着这位默默无闻的天主的忠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