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圣地守护人巴通神父(P.FrancescoPatton)而言,这段历史自1217年开始,一直秉承着对话的标志,循着圣方济各灵感的萌生,投身入没有争执和纷扰的宣道生活。
试想:书本知识、媒体报道、科研成果、古今中外所发生的大小事件,那一样不是凭信而接受、而承认、而知道的呢?若无信仰,人就不用上学,不用进医院了!撇开了信仰,世间还有什么知识?什么创造发明?什么历史?
最近有一位教友请神父去给一位愿意接受福音的人“补礼”。她前段时间给这位老人领洗了,但却忘记了是否给她画十字圣号。
堂区主任司铎本柳孝司神父向警方作出抗议。目击者包括众多菲律宾人及日本人,他们声称调查人员在言语上及行为上都显得粗暴。
那是今年5月7日晚,我在太原总堂望婚配弥撒,当看到堂内的教友分列两队缓缓前行到祭台前,从韩耀宗老神父处恭领圣体时,我很眼馋,眼瞅着领圣体的人越来越少,心里很急,便问总堂接待处的贾文明老师:“我是一个慕道者
这次聚会在哈萨克的奥基奥尔诺耶圣母朝圣地举行,500名青年在他们的主教、神父、会士们的陪伴下前往参加。聚会的主题是:玛利亚教导我们爱。4天的聚会中,青年们一同祈祷、反思、交换心得、为信仰作见证。
我受礼泉县仪门寺会长杨生发的委托,带着全会人的渴盼,去四十华里以外的兴平请杨文波老神父为教友送弥撒行圣事。因为当时礼泉县仅有的兰哲益神父尚在铜川煤矿接受“改造”。在那艰难的年月,请神父谈何容易?
台湾代表团团长新竹教区李克勉主教主持派遣礼;主教团秘书长陈科神父为团员讲述圣体圣事的灵修与悔改。
为印度克什米尔族人民的人文发展呕心沥血近五十年的天主教传教士,圣心圣若瑟外方传教会会士吉米•波斯特神父遭到别有用心者伪造的指控后,被印度政府驱逐出境。
嘉兴文生修院的特色是中西修士在一座修院,目的是使外国修士常与国籍修士在一起学习语言和中国的人情风俗,利于将来的传教工作;而中国修士也可以学习外国语言及西方的情形,其意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