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在感恩喜乐中度过每一刻
2013-03-04

(得前5:16-18)感恩喜乐的生活不仅取决于信仰,也与人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与耶稣关系密切的人,必然有喜乐也有感恩,但也有很多人没有信仰却也有着感恩喜乐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心态。

走出弥撒圣祭的误区(二十二)
2013-12-03

部分人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做法,这样教友们会觉得自己与主祭没有距离感,弥撒就好像在享受宗教生活的共融,主教不再是高高在上,令人见而生畏;但另一部分则认为这做法令人感觉不到弥撒的神圣性,弥撒成了我们人与人相聚的机会

将临期必做的三件事
2013-12-16

我们福传,引人进教,与人分享,需要摆事实,讲道理。假设宣讲反复就那么几句:恭敬天主,救灵魂,信教就是好!如此能说服人吗?老师还不如学生知识广泛,岂不悲哉!

天主圣宠的圣事
2003-06-30

圣事不仅是一些外在的仪式,而是生活的记号,是天主以人的方式与人接触、交往的具体表现,是人透过信德与天主亲近、结合,获得圣宠的有效方式。因此可以说,圣事是生活,不应当把圣事当作“物”来处理。

教宗方济各第31届世青节文告:天主乐於宽恕,慈悲不是做“好好先生”
2015-10-01

这是一种能为他人腾出空间,与人同甘共苦的爱,信实及常常宽恕的爱。因此,慈悲总是包含宽恕,它不是一个抽象思想,而是具体行动。整部福音的纲要正是天主乐於宽恕。

梵蒂冈:教宗公开接见:“家庭精神”为教会是一份宪章
2015-10-08

与人的关系缺乏人性,而人性正是家庭使每个成员在不计较得失的爱中彼此扶持的基础。

杨慧林:在第五届“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研讨会”上的致辞
2015-11-17

停留于语言的接触也许是间接的,没有温度的,甚至可能是僵硬的;而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才更容易的相互理解,并激发深层的思想碰撞。

教宗开启圣母大殿圣门:天主之母是慈悲之母和宽恕之母
2016-01-03

无论是处处与人作对的法律,还是受人敬重的尘世智慧都阻挡不住宽恕。教会必须具有耶稣在十字架上和圣母在十字架脚下的那种宽大为怀的心胸,别无其它选择。宽恕的力量是一剂良药,能化解怨恨和复仇的心态。

教宗社会传播日文告:以慈悲传播真理,建设桥梁,不排斥任何人
2016-01-23

教宗最後写道:在一个分裂、破碎和极端化的世界以慈悲与人沟通,意味着在天主子女和人类同胞之间促进善良、自由与团结的亲切感。

教宗公开接见:基督的慈悲在於将我们与祂结合在一起
2016-06-09

天主与人相遇,双方彼此寻找,彼此相见,彼此倾慕,彼此相爱,恰如《雅歌》中的新郎和新娘。不过,爱的盟约不能缺乏喜乐,正如婚宴不可没有喜酒一样。水是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酒却表达了盛宴的丰厚和佳节的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