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文化方面,仍有许多阻碍。「我们在其中看到拒绝的态度,这也可归咎于自恋心态和功利主义的思维所导致的排斥现象,从而忽略了每个人生命中难免存在著脆弱的事实」。
“许多世纪以前的那段《圣经》也是为我写的,让我知道天主的话语。这段话是为我们每个人写的。所有信徒会有这样的经验:已经听了许多次的一段《圣经》,有一天突然向我说话,照亮我所生活的处境。
10万多基督徒和其他受到迫害的少数群体,如亚兹迪人被迫离开家园,他们中的许多家庭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约旦、叙利亚、土耳其和黎巴嫩找到避难所,或是到欧洲及其它大陆寻求避难。
这种祈祷形式不仅基督徒使用,也在其它许多宗教,甚至在无信仰者中广为流传。教宗指出,“基督徒在聆听了天主圣言后,并未将之锁在自己心中”,因为圣言必须与“生活之书”相遇。
在国际专家和见证者的支持下,今年举办了许多不同主题的线上研讨会。
《愿祢受赞颂》通谕问世后,许多项目及合作随之萌生。举例来说,孟加拉国教会在一年内栽种了超过70万棵树木。尽管原定于去年进行的若干项目因疫情而延宕,但世人依然热烈响应了「愿祢受赞颂特别年」。
我们当然需要祈祷,许多朋友给我写信,告诉我他们和我们在一起。这给我们很大的安慰,这确实是基督的奥体:当身体的一个器官受苦,整个的身体都与它受苦。这就是我们地方教会所经验到的。”
“每一个宣福或封圣的案例都有许多人参与:在教区层级的阶段听取的证人就有几十个,同时也有许多其他有关人士和专家的参与;在时间方面,每个个别案例都有其自己的过程:调查、听取证人、文件起草、神学及历史顾问的审核
它与日常的繁忙并不冲突,不与许多该做的小事和约会相矛盾,如果有的话,那就是让每一个行动在祈祷中找到其意义、原因及平静。”教宗解释道:“当然,将这些原则付诸行动并不容易。
当种子慢慢发芽后,会破土而出,正如耶稣所说的,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理死了,仍然是一粒,如果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籽粒来。(若12:24)2.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