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六甲暨柔佛教区,玛尔定神父是家中三兄弟中排行最小,在天主教家庭长大,这是他的「第一个修院」。在12岁时,他想成为一名神父。成年以后,他想成家,创一番事业,有一个「美好生活」。
革责玛尼山园的夜晚就是一例,在耶稣最后、最艰难的那段行程中,似乎找到了祂不断聆听天父的意义。祂的祈祷确实有如运动员竞技时的一种最后挣扎,然而却支持了十字架的行程。这就是重点:耶稣在那里祈祷。
坎塔拉梅萨神父将胡塞尔(Husserl)学派的「回到事物本身」理论应用在信仰领域,指出圣多玛斯也曾在《神学大全》中强调:「不要停留在阐述,却要回归事物本身」。
“凡在人前否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认他”(玛10:32-33)。“唉!我成了叛徒,主呀!我成了叛徒,求你宽恕我!”
(玛10:32-33)
耶稣基督亲自告诉我们:“有一撒种子的出去撒种”(玛13:3)。
(玛:7:1)我就注意克制自己爱猜疑、轻易判断别人的缺点。圣经上说:“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
18世纪末的音乐家沃夫根·阿玛迪斯·莫札特(WolfgangAmadeusMozart)是一位天才音乐家,在不到4岁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5岁时,他就已经开始作曲。
因为耶稣亲自对圣女玛加利大说:凡热心敬礼我圣心者,我要赐予他十二项殊恩。有了这十二项殊恩,你一生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从生活到事业,从生到死主耶稣都为你照顾到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还怕什么!
(玛10:20)羞惭是我这时的感受,我再也不认为自己是天主的能干的仆人、好用的工具了。从此也使我深深感知:引领群羊进入羊栈的原本是这仆人的主人和这工具的创造者——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