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区全体神父、修女及来自不同堂区的教友们约2000人共同参与了这一充满天主恩宠的时刻。在举行弥撒大典之前,首先进行了教理知识抢答活动。
那苍白的光线象征水,它使灵魂成义;那红色光线代表血,它是灵魂的生命。这两束光线在天父的义怒前庇护着灵魂。那住在它们掩护下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主公义的手永不会伸到他那里。”
来自拉丁美洲、美国、欧洲、中东和孟加拉等国的朝圣者当天出席了教宗今年最後一次公开接见活动,教宗祝愿他们守护圣诞节的喜乐,在祈祷中与渴望接近我们每个人的救主相遇。
念经前他说,成为“圣洁无瑕疵”的途径是“开始走皈依的道路,首先是在修和圣事中恳求天主的宽恕,然后是弥补对他人的伤害和始终向恩宠开放”,直视现实,以及承认我们没有尽爱天主和近人的本分。
然而,我们的罪往往是个有破洞的水壶,天主的恩宠马上就流光了」。为此,主耶稣向伯多禄表明,必须宽恕「七十个七次」。天主总是不知疲倦地宽恕我们,甚至给我们再造一个新的皮囊来领受祂的宽恕。
教宗也请所有信徒祈求顺从圣神的恩宠。当天弥撒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讲述斐理伯向厄提约丕雅女王甘达刻的太监宣讲福音的事蹟。教宗以这引人入胜的篇章逐步展开他的弥撒讲道,详谈顺从圣神。
也许是太过追求效率和动感的社会影响吧,弥撒作为我们基督徒生活中心的礼仪,常常过于偏向了动的一面而忽视了它静的一面,越来越显得速度化和形式化。为此,我们不得不关注弥撒礼仪中很重要的一点——静默。
然而,在那一刻,如果我们内心保住信德的火苗,却又是何等恩宠有加!
十八年的伛偻,不能抬头望天十八年的挣扎,徘徊十八年的眼泪,辛酸十八年的呼喊,寻觅十八年的等待,执着十八年的渴望,祈祷…… 主啊,你在哪里?
教宗说:“圣史若望记载他和伯多禄宗徒在听到玛利亚‧玛达肋纳报告的消息后,竞相奔往耶稣的坟墓。教父们认为这种竞相奔往空无一人的坟墓的行动,是基督信徒之间唯一合法的竞争:竞争寻找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