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念经前的讲话中省思当天的福音内容时,特别提到两个动作,即上和下。当天福音讲述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的比喻,他们两人上圣殿去祈祷,但只有税吏真正的“到达天主台前”,因为他谦卑地展现真实的自己。
新城教区的神父说这是一件很难回答的事情,但他告诉ABC新闻记者说:这绝对不是天主的计划。
你会说:这是不可能的。天主说:在人所不能的,在天主是可能的(路18:27)我太累了。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玛11:28)没有人真正关心我。
这由历代圣人圣女的卓绝德范即可得到充分的印证。纵观诸圣行实,无一不是因着对救主耶稣及其圣训的无限信赖,所以才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表现出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精神。
教宗接着说:「圣经的注释如果忽视或忘记它们的启示,没有考虑到他们来自天主这最重要而珍贵的特质。那么这样的注释无法进入并无法让天主的话进入人类的话中,并且失去了圣经里为我们的无价之宝。
(梵蒂冈电台讯)意大利年轻记者莱翁奇尼(ThomasLeoncini)日前出版了一本新书《天主是青年》,记述了他与教宗方济各的六次访谈。
福音内容的背景是耶稣召税吏玛窦为宗徒,但这段福音最主要的意义却是天主喜欢仁爱胜过祭献。
有人说《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上主说:要有光于是世上便有了光。而悲悯,是人之于为人的光,使用温柔的慈悲点亮的光,它是贯穿着生命的感动。
他表示,信徒受到两种危险的引诱:一种是神化世物的诱惑;另一种是崇拜习惯的诱惑,似乎一切都该永存不朽。然而,唯一永恒的美是天主的美。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指出两种甚至是有信德的人也会陷入的偶像崇拜。
当然,信众寻求在每天生活中活出安静与祈祷的时刻,但四旬期这更长时期的停顿,显示了对安静与祈祷的时刻更强的需要,并且为我们成为一个更强的记号与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