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怀著虔敬之情,汇整出圣母七苦:第一苦是在耶稣出生40天后,西默盎预言,利剑将刺透圣母的心灵(参阅:路二34-35);第二苦是圣家逃往埃及,以拯救圣子耶稣的性命(参阅:玛二13-20);第三苦是孩童耶稣留在耶路撒冷圣殿时
耶稣特别“召唤他坚固众弟兄的信德”,因此伯多禄的经历是一段“开放、获得自由、折断枷锁,以及走出紧闭的监狱的历史”,如同以色列子民脱离埃及奴役的重轭那样。
到了德国,全家人申请到难民庇护,并且在埃及翻译的帮助之下,她会见了柏林最古老的游泳俱乐部之一的经理,为他们打开了游泳池的大门;并且在联合国难民署的协助下,以不到一年的时间,成立了奥运难民队,马尔蒂尼前进奥运的梦想终于成真
年青时便前往埃及亚历山大,这里是当时不同文化交会的重镇。圣克莱孟曾经是潘特诺(Panteno)的徒弟,后来在要理讲学方面甚至师承他的衣钵。
就如祂曾对梅瑟所作的:所以你来──上主说──我要派你到法郎那里,率领我的百姓出离埃及,……几时你将我的百姓由埃及领出来,你们要在这座山上崇拜天主(出3:10,12)。
天主又立以色列为自己特选的子民,从埃及的奴役中将他们救出,与他们订立西乃山盟约,通过梅瑟颁布律法,好使他们侍奉他为唯一的天主,并期待预许的救主。
让思绪回到旧约,梅瑟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即便法郎同意了可是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又改变主意呢?以色列人很害怕,对未来一无所知:真有一个流奶流蜜的地方在等待他们吗?
一如旧约时代,梅瑟拄着牧杖,带领百万奴隶出埃及、过红海走向自由之地,走向自己的死亡。千禧之年,教宗登上西乃山巅,迎着三千多年前吹拂过梅瑟的高原之风,远眺上主应许之地。
于是开始圣道礼仪,数千名信众随着不同语言读出的圣经的段落,回忆了天主创造宇宙万物、亚巴郎祭子、以色列民出埃及、天主对以色列民的许诺,聆听保禄书信中所说的:我们的洗礼不仅是参与基督的死亡也参与祂的复活,而度一个新的生活
古圣若瑟被哥哥们卖到埃及,举目无亲,受诬告,坐大牢。大圣若瑟带着“婴孩和他的母亲”星夜逃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异国他乡,受尽了艰难的痛苦。这两个条件正是天主的巧妙安排,是天主拯救他子民的完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