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郑重的宣告,要遍及全国各地(参阅:肋廿五9~10),并且恢复生活中各个层面的正义:关于土地的利用、财物的拥有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面对穷人和财产遭到剥夺的人。
在天主教传统中,这些祝圣后的物品被认为能得到天主的庇佑,无论是药物为人们带来健康,还是食粮、谷物、种子关乎生活与收成,亦或是车辆保障出行,都承载着教友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人生中有着很多的无奈和艰辛,人们唯一能够掌控的就是面对现实的心态,生活中坚强不屈的意志。
这想法不完全,实际上,许多像你们这年龄的青年人都在读圣经,他们发现圣经对他们的人生有深刻的意义,圣经能改变他们的生活,阅读圣经会令人享受很大的乐趣,甚至使人激动不已。
从福音的内容中,也为现代的基督徒明确地提出了两个值得我们思考和默想的问题:1、我们领洗后同样受圣神的引导来到了旷野,而这个旷野就是我们每天生活所面对的世界,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旷野中同样充满着无数的诱惑,
尽管欧洲和美洲仍然是世界大多数基督徒(63%)的生活地,这个份额已经比1910年(93%)少了很多。而且,欧洲和美洲基督徒的比例也在下降。
(迦6:6)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的那样,文本加入了一个基本的特殊性:生活的共融是教理讲授被真正接受时,富有成果的特征。
因为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曾经因为生活的艰辛,因为受辱,生活艰辛的打击,投井自杀,是天主救了我,那时候不知道是天主的恩典,以后的生活由于在上学的过程中接受无神论的教育,也背叛过天主,对天主没有半点的信心
在这方面,耶稣是我们最好的典范,天上的光荣赞美他都放弃了,人间的安逸享乐他都牺牲了,之后与穷人为伍,亲自体验他们的生活,同时他自己也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
为隐修士来说,礼仪生活最为重要,其他的一切次之。其实,圣本笃的话也是为每个人说的。天主是重要的,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实。牧人们教导我们的,正是这个首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