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道中,帕罗林强调,司铎是“一位跟随主的门徒”,在欣然接受天主召唤后,“以代祷者的身份沉浸在天主子民的历史中”;司铎陪伴那些“托付于他的人们,成为他们生活的福音、天父慈悲之爱的记号和工具”。
在耶稣给门徒们宣报他的受苦受难后,他带着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同他一起上了高山,在那里他身体上彰显他全部的光辉。借此,他给他们揭示了他们一起生活直到那时刻的意义。
在诵念天皇后喜乐经前,教宗省思道,耶稣在最後晚餐中向祂的门徒许诺,在祂走後他们不会成为孤儿,因为他们将领受另一位护慰者,真理之神。
当暮色降临后,耶稣要求门徒们给他们吃的,可是门徒们的回答有些焦虑。教宗评论说,天主又再一次先走到人的前面,门徒们还丝毫不理解天主的意思。教宗最后说:这就是天主的爱,祂始终等待我们,总是给我们惊喜。
对耶稣的男女门徒而言,今晚是守候之夜,是痛苦与恐惧的夜晚。男人们将自己关在晚餐厅内;相反地,妇女们则在安息日过後的清晨,去坟墓那里为耶稣的屍体傅油。她们心情激动,相互讨论着:我们该如何进去呢?
教宗重申,天主教徒应是耶稣的好门徒,见证福音,也该是好市民,服务社会。教宗也教导我们推广家庭的宝贵价值。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里,耶稣讲了这么一段比喻说:到我这里来的人,要不是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于他自己,就不能作我的门徒。不愿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
然而,首先相信主复活的正是这些妇女,而不是耶稣的门徒们。教宗说:让宗徒和门徒们相信比较费力。妇女则不一样。伯多禄跑到埋葬基督的坟墓那里,却停留在空墓前。多默必须亲手触摸耶稣身上的钉孔才相信。
就这样,他感到被耶稣所爱,开始跟随祂,成为祂的门徒。教宗说:从乞丐到门徒,这也是我们的道路。我们都是乞丐,人人都是!我们始终需要救恩。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必须走这条路,由乞丐变为门徒。
那天晚上,基督以感恩圣事给门徒们留下祂的爱的遗训,作为祂恒久临在我们中间的一个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