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巴第大区高度工业化,今年2月21日最先通报本地病例,之后随著疫情的蔓延,当地患病和死亡人数一直高居全国首位。在疫情趋缓、解除禁足令后,教宗方济各优先选择接见这些在第一线慷慨奋斗的人。
宗座圣赦院的法令也特别谈到病患和长者的情况,皮亚琴扎枢机解释说:“那些无法出门的人,例如处在隔离中的人或患病的人,只要在主耶稣或圣母像前祈祷就能获得大赦。
好不容易把孩子们一个个都拉扯大并且成家立业,父母总算可以卸下身上的担子了,却不料儿媳患病早早撒手人寰,父母又重新抗起重任,含辛茹苦把三个孙子拉扯大,这期间的艰辛自不必说。
而令人担忧的是,在患病期间的生命价值、痛苦的意义及临终弥留时的重要性都变得黯然失色。痛苦和死亡──是每个人会经历的,身为「人类存在」的事实──再不构成人性尊严的最终尺度。
“许多身心受伤的人请求耶稣治好他们;有的为不能行走的朋友祈求,也有将患病的子女带到祂跟前的父亲和母亲……。这些祈求都满是痛苦。万众在齐声呼求:求祢可怜我们吧!”
不仅在儿女患病染疾的时候,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只是注重他们的学业成就、聪明智慧才能、肉体健康、事业有成,但却忽略了他们的精神面貌、灵魂状态、是否处在罪恶或重罪的状态之中,是否“快要死了”!
他曾尝试成为作家,但还是决定选读神学,但在数年的长期患病期间则萌生了建立一个团体的想法,借此在祈祷中具体地活出基督徒彼此修和的福音教导,并接待最需要帮助的人。
教宗继续在全美国电视观众和在场的数千位人士的注视下,向天主祈祷说:“我们祈求你因着你的慈悲,使当天因为临在这里而受伤和患病的人获得痊愈。请医治仍处于哀悼中的家庭和在这悲剧中失落亲人者的痛苦。
帮助耶稣所列出的六类需要帮助的人:饥饿的人、口渴的人、作客的人、赤身露体的人、患病的人、以及坐监的人,就等同于帮助耶稣。耶稣时代,这六类人曾代表了人世间所有的困境和痛苦。
人的每一个处境都有软弱、罪和死亡的痕迹,福音的喜讯不仅仅是一句话,它更是一个无需偿报的爱与忠信的见证:是走出自我,去与他人相遇,是与受生活伤害的人同在,是与欠缺所需的人分享自己的所有,是留在患病、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