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是祈祷的导师耶稣许诺我们:“不论求什么,只要信,一切会得到”。(玛21:22)“如果有芥菜籽那么大的信德,你们对这座山说:‘从这里移到那边去,它准会移过去’”。
那就需要我们有祈祷、施舍与斋戒的精神,而我们生命的导师基督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实践各种的善功:即如何施舍、祈祷以及守斋。施舍、祈祷、守斋三者,在当年的犹太人眼中,是一切宗教生活的基础。
张继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灵导师、沙游治疗师、NLP执行师。特长:擅长对青少年问题、恐惧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的咨询,以及青少年个人及团体辅导。
沙部长称赞金鲁贤主教是爱国爱教、在海内外有极大影响力的教会领袖,马英林主教称赞金主教忠于祖国、忠于信仰,是杰出的牧者、信仰导师和慈父,敢于领先,勇于担当。
三年前我的导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耶稣邀请你与我一起参与服侍,你愿意吗?我如此普通的一个学生,能做什么?直到我在祈祷所静默时,你的眼睛告诉了我答案。
……事实上,参与基督的使命也标志着度福音宣讲者的生活,也就是与导师同命运”。
曾多年担任台湾、香港慈幼会初学导师;在越南从事修会培育工作10年。他在堂区从事青少年牧灵工作、多次担任本堂司铎。在台北工作期间,他协助圣座代表处的工作。
中国著名骨科专家、研究生导师、文职将军、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首席顾问时述山教授及多位专家医师在仪式后,对参与活动的患者们进行会诊。河北省会多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主教邀请参礼的信众与即将领受铎职的两位执事一起反省,他们两位即将领受的司祭职务,“为基督服务,以履行他导师、司祭和牧者之职,使基督的身体——教会得以建立和发展,成为天主的子民、神圣的殿宇”。
在这层意义上,他的确是要紧事物的导师。换句话说,他提醒我们,确实有价值的事物并不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却要求予以耐心分辨,以便得到发现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