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非常显明,圣周五“主受难”。部分信友会有秩序地到苦架前,或将额头倚苦架,或是亲吻苦架。男女老少,各色皮肤,神情庄重,在国内很少能看到这么感人的场面。
从耶稣基督降生马槽、12岁讲道、约旦河受洗、治愈病人复活死人、让盲人复明使瘸子行走、直到被钉十字架受难还为右盗祈祷、33年短暂的一生来看,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基督,感受到他生命中的每一个部分,释放出的仁爱
别忘了,他们中大多数在教会受难之时,用自己的血泪和身躯捍卫了自己的信仰并把信仰传给了我们。而如今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在天主眼里最为可爱的人呢?
这一宇宙性的降生,在十字架的呼喊中、在受难的痛苦中实现了。而这十字架上的呼喊,是殉道者们的鲜血。教宗特别提请大家关注《圣咏》第八十一篇,强调可见神冥失去了力量。
教宗在讲道中指出,福音多次呈现耶稣与群众同在:从耶稣诞生时朝拜圣婴的牧童和三王,以及作异梦的年长者,直到祂受难时为祂擦汗的妇女、帮祂揹十字架的基勒乃人,以及左盗右盗和百夫长。
耶稣受难后,妇女们并未停滞不前。教宗引用他在复活前夕守夜礼的讲道开头,并进一步解释:「出于对师傅的爱,因著她们典型、无可取代且蒙受祝福的女性天赋,她们能顺应自然地面对生活。」
相反地,他捍卫基督带来的自由,也就是基督藉着受难而带来、至今仍感动人心的自由。我们如果想想基督必须遭受的苦难和孤独,更是大为感动」。外邦人的宗徒深知「自由这个概念会带来的危险,而且他没有小看其后果」。
圣母玛利亚勇敢地留在她受难的儿子身边,她知道他的圣子的牺牲为全人类赢得救赎的恩典。虽然如此,她的痛苦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因此,我们不能忘记圣母的哀痛。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在人来看,以为失败了,但却是胜利了、得胜了、成功了!而绝非:完了。伟大豪迈的宣告,表明主一切救赎的工作已经成全了,不再需要任何其他的工作来弥补救恩。 “完成了!”
十二宗徒之所以十分独特,就是因为他们见证了耶稣的教导、受难与复活。此外,宗徒们还是耶稣最初的合作者。我们深信,救恩是藉着圣事而分施的,所以每件圣事都可看做是救恩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