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实现大公合一的唯一可行途径,是耶稣受难前向天父做的祈祷,它指出了我们应该跟随的道路。
当堆子梁镇一位经营粮油的当地人得知辅导团队是为受难学生的家人购卖慰问品时,非常诚恳地对进德团队表示:“你们来这里是一件好事情,这些家庭现在都非常痛苦,我们这里的老百姓都没什么文化,不懂心理学,也不会安慰人
当校长得知辅导团队已为所有受难家属做了心理干预后,紧握着王利民博士的手表示感谢。
意义非常显明,圣周五“主受难”。部分信友会有秩序地到苦架前,或将额头倚苦架,或是亲吻苦架。男女老少,各色皮肤,神情庄重,在国内很少能看到这么感人的场面。
从耶稣基督降生马槽、12岁讲道、约旦河受洗、治愈病人复活死人、让盲人复明使瘸子行走、直到被钉十字架受难还为右盗祈祷、33年短暂的一生来看,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基督,感受到他生命中的每一个部分,释放出的仁爱
别忘了,他们中大多数在教会受难之时,用自己的血泪和身躯捍卫了自己的信仰并把信仰传给了我们。而如今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在天主眼里最为可爱的人呢?
这一宇宙性的降生,在十字架的呼喊中、在受难的痛苦中实现了。而这十字架上的呼喊,是殉道者们的鲜血。教宗特别提请大家关注《圣咏》第八十一篇,强调可见神冥失去了力量。
教宗在讲道中指出,福音多次呈现耶稣与群众同在:从耶稣诞生时朝拜圣婴的牧童和三王,以及作异梦的年长者,直到祂受难时为祂擦汗的妇女、帮祂揹十字架的基勒乃人,以及左盗右盗和百夫长。
耶稣受难后,妇女们并未停滞不前。教宗引用他在复活前夕守夜礼的讲道开头,并进一步解释:「出于对师傅的爱,因著她们典型、无可取代且蒙受祝福的女性天赋,她们能顺应自然地面对生活。」
相反地,他捍卫基督带来的自由,也就是基督藉着受难而带来、至今仍感动人心的自由。我们如果想想基督必须遭受的苦难和孤独,更是大为感动」。外邦人的宗徒深知「自由这个概念会带来的危险,而且他没有小看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