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中发现《木偶奇遇记》不仅是一则童话,更是人性与人类旅程的故事,就像我们传承的基督信仰传统那样。这个故事具有讽刺意味且引人好奇,寓意丰富”。五次活动与《木偶奇遇记》的故事线紧密贴合。
当灾难危及生命的时候,如果没有不安与恐惧,很难说我们是真实的具有人性和理性的存在。人性首先是一种生命意识。有人性就会有不安;有理性就会对生态伦理和生态恶化的现实进行思索。
这是基督人性的得胜,他在降来尘世的时候,曾做了一个没有权威的人,生而为人没有人权,出世的时候借动物住的地方,死的时候借别人的坟墓。
所谓先赎(或预防性的救赎preservativeredemption),即是说,玛利亚在她母亲胎中时,便得到了先赎董思高指出,预防性的先赎比较一般性的救赎更胜一筹,因为预防更胜治疗董思高认为原罪是人性的欠缺
她说:“人性是全人类所共有,同时也是全人类所特有的。不分贫富尊卑、上智下愚,只要是人而不是禽兽,普遍都有同样的人性。” 她写道:“人的良知良能与禽兽不同而超越禽兽,我就称为‘灵性、良心’。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天主之子,一面是天主,一面也是人;他是天主,在万世之前,由父的性体所生;他亦是人,在时间内,从母的性体所生;他是完全的天主,完全的人,具有理性的灵魂,以及人的肉体;按天主性而言,他与父同等,按人性而言
教会现在对耶稣的信仰是:一个位格,两个性体,人性及天主性结合成一个位格。当我们谈到天主子时,一定有一个相对于子的父。我们不能说只有天主子而没有天主父。
究其根本,这种不自觉和不自知与人性中对生活之水的自然渴求背道而驰。即是生活之水,就是人生活的必需品。恰如饮食之于身体,人性对真理的渴求和探索是人精神生活的必需品。
在灵修的领域里,竟然也可以用我身为中国人的思维及行为模式在中国的本土文化里与主相遇,无论在人性的哪个层面都有主的陪伴——生活的天主与我天主!20天的时光,为我是"大博尔山"的体验。
要时常沉思自省,承认自己在人性上的弱点,具有人性的软弱与欲望,且正视这些东西,切忌在成败面前大喜大悲。人总不可能永远是成功者,总会有失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