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有位正值壮年身体硕健的中国神父陈惠林,胸怀大志,抱着以四海为家、造福人群的宏愿,来到了巴西南部,就在古城东郊的BairroAlto区,这片人烟稀少的土地上落脚生根,胼手胝足地开始了他救人救世的传教工作
(谷16:15-16)以往我们在传教过程中,对于愿意加入教会的慕道者,常常以对教理知识懂得多寡来评判领洗的资格,甚到规定漫长的慕道期或考验期。
他们是一个新慕道团家庭,肩负着传教使命,已经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生活了11年。
几年前他在山里传教,有一天上午他去了一个村庄。进村以后遇到了一个老教友,他请神父到他家去,神父犹豫了,他倒不是不想去,而是知道他家太苦了,不想给老人家添麻烦,就想推辞,可老人坚持要他去,神父就去了。
(梵蒂冈电台讯)一本关於在中国传教的意大利文版新书於元月8日下午在梵蒂冈电台向各界介绍,原版为英文版,书名《今日中国的福传:挑战与前景》。
这个团体每年两次举行市民传教活动,我常拿他们开心,因为他们走上街头跳舞,又进入舞厅和酒馆。我身为教授,当然不能允许自己作出这样的事,因此就常拿我的会士弟兄们打趣。
学生透过盐田梓的学习活动,学习天主教在香港的发展,了解传教士为了让更多人认识「真理」而来港传教的辛酸,为了捍卫「义德」在盐田梓所作出的贡献;计划亦会教授学生人文及科学上的知识,了解当中的文化承传、可持续发展
他还指出,这位真福「显示出印度教会具同情心的一面」,并尊敬她帮助大众在反基督徒的氛围下,看到天主教传教事业的功绩;而这氛围是自二零一四年以来,支持印度教的印度人民党上台后,在印度普遍存在的。
她福传的故事是感人和令人敬佩的,一位重度残障的教友在传教中都能做到的事,那么我们四肢健全的教友,又当做何感想?又当该采取怎样的福传行动呢?
1924年,在沈阳教区隶属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管辖时,抚顺堂区在矿务局购土地496平方米(现富平路),修青砖房二栋作临时教堂及神父办公与住宿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