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世代代降生的都是新的基督,由此,将人类聚集在其内。这一宇宙性的降生,在十字架的呼喊中、在受难的痛苦中实现了。而这十字架上的呼喊,是殉道者们的鲜血。
坎塔拉梅萨神父回答这个问题说,圣诞正是重新提出基督信仰这一共同产业的理想机会:即圣言成了人,为的是让我们人类能够参与天主的生命。为此,圣诞是对抗科学至上观点最彻底的命题。
教宗接著指出,这块土地藉著被上主的油膏浸润的德肋撒修女给世界和教会带来馨香的具体标记,“当真福的馨香洒在我们人类疲惫的双脚上时”,这个人“能让这馨香四处散发”。
这次大会于5月23日至28日在罗马举行,讨论的主题为“一个人类大家庭,一个共同家园”,从教宗方济各《愿祢受赞颂》通谕汲取灵感。
这也是“教会的肖像”,教会看到处在困境中的人没有闭上双眼,而是懂得正面注视人类,与之建立重要的关系、友谊和互助的桥梁,而非屏障。教会“懂得握住我们的手、陪伴我们并拉我们起来,而不是给我们定罪。
受造界是天主赐予全人类的恩典,天主为救赎世界的救恩计划乃是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受造界中实现的”。“因此,我们特别执著于这样的观念,即破坏大自然首先涉及的是灵性问题,是一种罪过。
教宗幽默地说:「人类发明了很多新科技。不过,感谢天主,还没出现心灵的自拍技术。为能幸福快乐,我们必须寻求他人的协助,由别人帮自己拍照。换言之,我们要走出自我,迎向他人,格外接近最急需者。」
天地万物的主宰,但他却屈尊纡贵、舍弃荣耀,独选隆冬深夜,从天降凡,甘居白冷城外山洞马槽之中,饱受严寒凄惨,亲历困穷微贱,以身作则,牺牲自我,舍己为人救世,竟用自己受苦受难、被钉十字架死作为代价,以赎普世人类重罪
教宗接着描述,圣诞马槽周边的景色往往是老旧残破的住宅,代“人类衰败的可见记号”,而耶稣来就是为了“医治和重建”这一切。
然后有一些项目,例如研究英语或信息技术,「对未来没有太多思考,而是通过专注于精神和人类教育来充分利用当前」,以对抗流行病「主要是年轻人的失业率达到70%人口稀少的地区,即使仅在去年的穆斯林中间,就有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