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庆祝圣体圣血节,就是聚焦地庆祝这个耶稣基督的圣体圣血。
教宗说,一个团体内的神父、会士和平信徒彼此相亲相爱,觉得自己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时,就是最伟大的福传。世界和教会需要感受到这样的兄弟友爱,尽管存在差异和多元文化,而这正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在教宗爱德日,也就是圣伯多禄募捐活动日,让我们再次谨记教宗方济各的有关教导,即基督徒为服务而活著。
沙恩佐治补充说,更加伤害基督徒的宗教感觉,「自1970年以来,圣母岩的地方就是偶像(印度教)和藏红花旗帜(民族主义者的颜色)的装置教区神父竖立了这个圣所,并将石窟专门用于了我们的维拉坎尼圣母。
中文的版本就是思高《圣经》。这个中意对照译本是由爱德基金会打印了,是为住在意大利的中国天主教友用的。我们很高兴有更多的教友也用那个特别版本。
三月三十一日,也就是复活瞻礼主日,我们将在利马萨瓦岛上举行隆重圣道礼仪,纪念曾经在这里举行的第一台弥撒圣祭;纪念一五二一年领洗的赫玛邦。我们的目光注视着宿务的圣尼诺,也是菲律宾最古老的圣像。
仁爱团负责人昝益谦神父在捐助仪式上说:我们仁爱团就是效法印度德肋撒修女的芳表,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用最伟大的爱做最平凡的工作,用付出演绎我们的信仰,用行动彰显天主的大爱。
《圣母赞主曲》就是这样的祈祷。教宗在谈及最后一个主题时讲述了一件轶事:穆斯林敬礼圣母。教宗说:一位非洲主教告诉我,他们国家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和睦相处,在禧年时候每天都有人排队进入主教座堂。
这就是《教理》新修订条文也谈及我们应承担过去责任的理由,承认接受这惩罚形式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思维促成的,它更著重于严守法规而非基督信仰内涵,将丧失人性和慈悲的法律价值予以神圣化。
但任何一个社会若缺乏信任则无法生存,我们在世上充满信任的朝圣之旅就是一个希望的标记。我们希望基于好客的文明能成为现实。我们都属于同一个人类大家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