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也意味著与他人建立关系。教宗警惕道:「今天人们经常保持『连线』,却没有沟通。电子设备的使用如果失去平衡,就会令我们一直『黏』在屏幕上。
第五项特质是亲近「当下」的生活:传教者要与他人并肩同行,而非高喊著自己流于形式的口号。第六项特质是天主子民的「信仰意识」:天主子民向圣神恳求恩典,通过祈祷的简单词语托付自己的期待,从不自得其满。
为此,对话极其重要,它能让每个人作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习到他人的贡献”。此外,《通谕》深入论述了在教会内讨论的一个问题,即真理与对话的关系。
具体来说,教宗提出了以下的奋斗要点:第一、每个教育进程都要以人为本,以人性尊严为本,重视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第二、要聆听儿童和青年的声音,好能共同建设一个正义与和平的未来;第三、要促使女童和女孩能接受教育
殉道者率先树立了榜样,真正的兄弟情谊不是建立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而是植根于敞开胸怀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一切上。”
他的款待“邀请我们不加以排斥地接纳他人,接纳的就是他们固有的样子”且“偏爱弱小者”(4号)。
从现在起,我们只有接受转变,为他人成为掰开的饼,我们的感恩圣事才能转变世界”。基督圣体圣血节礼仪结束时,教宗勉励众基督徒成为“一个拿著水罐、唤起渴望和送去水的教会”。
在我们平常的信仰生活中,去教堂祈祷时,也能像艾斯德尔一样,穿着朴素大方,拒绝奇装异服,引他人注目。以虔诚的静心去聆听上主的圣言,将自己的生活献给主,求主赐福。
教宗方济各表示,正是在代际接触中,我们找到"一种健康政治的驱动力,它不满足于用修补或快速解决方案来管理现存境况,而是将自己作为爱他人的卓越形式,寻求共同和可持续的计划"。
对于他们的愤怒,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我也曾试过假装听不到天主在我良心中的声音,特别是太专注于工作时、在上网时;或在寻找一些借口,去逃避应作的改变;或将他人的问题盖过自己的问题,并视他们为敌人,而非视他们为兄弟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