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门徒们在奔跑,因为他们获知耶稣的遗体在坟墓中不见了。在那似乎是最终的分离后,玛利亚玛达肋、西满伯多禄和若望充满著爱的心此时在剧烈地跳动。也许在他们内重新燃起能再见到上主面容的希望!
(梵蒂冈新闻网)《人类生命》通谕是一份相当独特的教宗文件。它的酝酿时间长达五年,也就是从1963年到1968年;真福保禄六世为了这道通谕咨询过很多人的意见。
圣座在一项声明中重申支持致力于推动废除死刑和维护生命行动的立场。圣座的这个声明是为几天前在巴黎举行讨论死刑问题的国际大会所发表的。
听了这个比喻后,出于“同情弱者”的论调,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个主人好像对待不同的仆人们“不公平”,为什么不给予每个人同样的“塔冷通”呢?主人的不公平,就会影响了仆人的积极性。
今天,司铎要成为基督徒团体的真实向导,做称职的天主奥迹的管理人,做一位慷慨不倦的传福音者。因为,当今人们期待于司铎的,首先是生活的圣言,然后才是宣讲的圣言,司铎应活出天主的圣言。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谈论基督徒的希望,强调这希望不是一种观念,而是临在於我们当中的基督。我们应效法基督,以生活见证表明希望的理由,善待近人,甚至宽恕伤害我们的人。
教宗在讲话中谈到不同的议题,包括堕胎和接纳生命,同时也分析了亲子关系,指出这个关系经常因工作的需求或缺乏就业而受到损害。教宗表明,家庭是一男一女按照天主的肖像结为一体的现实。
同样在这个描述中,这是能燃起我们的希望故事。的确,有时我们会感到生命我们活着没意义:我们感到自己无用、信心不足,就像那些在集市里等待被雇佣的工人。但时光流逝,生命匆匆而过,我们却未感觉被认可或欣赏。
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中的话,被英格兰和威尔士主教团选为今年世界生命日的主题。新闻稿中解释:「世界生命日是教会选定作为庆祝生命本身尊严的节日,从受孕到自然死亡。」
提比里讯息的力量在于邀请教会将灵修幅度置于家庭、社会及一切行动的中心。让内在生命‘灌溉’其所有的幅度,这就是这些‘只是基督徒’的隐修士给我们留下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