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敢在里面午休了,只好在外面的大树下乘凉。傍晚,本地的本堂李神父和叶修女买来礼物看望大家。他们听说中午我们休息的帐篷里温度太高,就竭力邀请我们到他们的堂区去住,可是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很难过去。
我们白白领受了这一恩典、我们也要白白地分施(参见玛10,8),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外。
而后,他回顾自己走过的行程,祈祷说:“祢就在我内,我却在外。
教宗说:「许多人说自己在教会内,却是一脚在内、一脚在外。」这样,他们就能脚踏两条船。对这种人来说,教会不是自己的家,而是租来的房子。有些人「租赁教会,不把教会看作自己的家」。
遇到主日,神父来不了,除了打工的、念书在外的、生病的、动不了的,几乎全部清早到教堂神望弥撒。
我被当做捣乱者排斥在外,可想那些慕道者有什么待遇呢?这些看门的就是这里掌权的,这道门槛卡住了不少想进门的。教友身上缺少爱的表现也屡见不鲜。
到晚年时候,儿女都已成家,枝叶各散,姥爷与姥姥便又承担起照看孙子孙女的责任,为在外奔波的儿女分担生活重担。在生活上,对孙子孙女予以教育引导;在信仰上,更是时刻谨记自己的家长使命,不曾有丝毫懈怠。
如果你身处其间,你总会感到一种氛围,一种在外面世界从来没有的那种庄严肃穆、神圣静谧的氛围。但如果我们忽视了祭台边的那盏长明灯,那我们怎么也不可能理解那种氛围了。
在筹备资金的初期阶段,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奶奶,一听说建堂,便将自己平时在外捡破烂,捡塑料瓶积攒的钱全部捐献了出来,她说:盼着盖教堂已经很多年了。
男子汉大丈夫的,当然有责任养活自己的妻儿;做母亲的当然觉得自己应该把家务做好,好让自己的丈夫在外好好干活,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开开心心;而做儿女的,看到自己的父母如此关爱自己,自然会奋发图强,报效父母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