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教宗举出一系列不可推辞的义务,其中包括伸张正义与平等、关心饥饿和贫穷问题、对抗儿童受到侵犯的创伤、关注移民和难民现象,以及保护人的生命,包括胎儿和需要得到医治的人。
“然而,当前的危机却催促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有共同的责任“意识到每个生命的宝贵价值”;我们可以“为年长者祈祷,医治孤单的疾病,启动团结互助的网络”等。
教宗鼓励我们花一些时间朝拜圣体,默思天主的软弱,让耶稣“医治我们的自私自利”并“敞开自我奉献的心门”。接着,教宗讲到耶稣的“严厉的命令”,耶稣斥责伯多禄,“撒旦,退到我后面去!”
这种痛苦往往只有爱才能医治,而这些弱势的患者时常得不到医药资源,照顾他们的修会和教会团体也经济拮据。帕罗林枢机称他们是一群“从死亡进入生命、从羞辱进入尊严、从悲伤进入喜乐”的人。
对于德兰修女所经历的长达半世纪的所谓信仰危机,Hitchens说德兰修女曾经尝试通过更加深入的信仰追求来得到医治,可是那只让她更加泥足深陷。
绝罚是个医治性的处罚,邀请受处罚的人悔改、皈依,补偿立下的坏表样。 问:总主教,最后请您谈谈这项一般法令有何具体意义? 答:具体的意义是,它所涉及的法律肯定了教会法典规定的一般原则(参考n.30)
第一,中西宗教文化对话史的回顾,这是一种历史学的描述,旨在说中西宗教文化对话是久已存在的问题,今天在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时必须从一种历史的大视角来把握这一问题。第二,中西宗教文化对话的可能性。
恰逢“中国天主教上海教务会议”召开一百周年之际,长治教区特邀韩清平神父于5月20日至24日在主教府进行了为期五天的中国天主教历史课程讲授,全体神父参加学习。
首先感谢中国社科院各位领导对天主教会工作的支持,能够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研究、挖掘抗战时期的历史,尤其是那段历史当中天主教会抗日的义举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国际精神、民族气节的圣善之举,能够还原历史以本来面目
关于圣经诠释的课题,教宗说,历史和批判性的诠释,帮助人了解圣经是历史不是神话,但也不要让信仰的诠释变成俗化的诠释。因为完全由人的观点诠释,否定天主在人类历史中显现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