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勉励他们「满怀信心地划到深处去」,「学习耶稣如何接纳他人,与之建立关系,尤其是与自己不同的人,属於另一个文化、另一个世代的人」。
他人已经不再是要爱护的兄弟姐妹,而仅仅是扰乱我生活、我的安逸的另外一个而已。天主又问第二个问题:'加因,你弟弟在哪里'?
如果我们将它锁起来,它将始终不见天日,如果我们拿它与别人分享,我们的宝物就会藉着与他人分享而变得越来越多。教宗然后谈到达致和谐的必要性。他指出,达致和谐不是达成妥协,守规则,获得一种不完善的理解能力。
相反地,那位慈善撒玛黎雅人是真正关怀近人的人,他一见到那垂死之人就动了怜悯的心,中断自己的行程与那受苦者患难与共,他的心与天主的心一样。
福传不可流於形式、「走个过场」,或是劝人改教、仅用言词说服他人。当天弥撒的第一篇读经选自《格林多前书》。圣保禄宗徒在此谈论福传,教宗方济各接着问道:福传的意义为何?我们该如何福传?
他感谢教宗对如此遥远的教会的关怀,并讲述了印尼天主教会在这个多元化国家中促进公益的努力。教宗在讲话中提到这个课题。他强调,宣讲福音不是强加于人,也不是劝人改变信仰。
关怀他人的现况人们在圣年踏上朝圣之旅。教宗由此提起以色列子民走向应许之地的旅程。
这篇访谈以《父亲的心肠》宗座牧函为核心,显示了教宗对家庭和受苦人的关怀。今天我们介绍访谈的第三,也是最后的部分。对教宗方济各而言,灵性上的父亲身份很重要。司铎如何能成为父亲?
不能没有关怀,不能漠不关心。我们或是兄弟,请允许我这么说,否则我们就全部崩溃。我们要在疆界上进行建设;这是我们世纪的挑战,我们时代的挑战。”教宗解释说,兄弟情谊“意味著伸出援手”。
还有天主之母,她在十字架下仰望上主的那一位,她向全人类给予这份母亲的关怀。天主之母是教会之母,她的母爱关怀全人类。天主把帐篷搭在城中,而祂从来没有离开过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