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此说似乎还包含耶稣的灵魂无所不在地作超性的逍遥游。但是这种认为仍没有摆脱将耶稣等同于普通人一样看待的桎梏。因为每个人都是由肉与灵两个方面合成的。
这对当时耶稣的门徒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认为耶稣的受难是马尔谷福音的核心,其他的章节都只是引子而已。首先要说的是,耶稣三十年的隐居生活,在马尔谷福音中只字未提,玛窦和路加福音则只用了两页的篇幅叙述。
(路17:5)认识耶稣我们也许从圣经中知道了一些关于耶稣的事迹,他的故事或神学。但是,与耶稣建立关系,这不同于仅仅知道一些知识信息;与耶稣建立密切的关系,就是我们自己要发生转化。
几年以前我读到JimBishop写的《基督死亡时刻》(TheDayChristDied)里面关于钉十字架的那段叙述之后,开始对耶稣受难时身体方面所产生的变化发生了兴趣。
今日清晨,河北天主教神学院降半旗为汶川地震受难的同胞致哀。河北省神学院常务副院长穆山林神父说:“从12日地震发生以来,我们全院的师生一直都在为灾区的同胞祈祷,并持继捐款。”
圣枝主日开启了圣周的一系列礼仪活动,其高峰是耶稣的受难和复活,即基督信仰的核心。圣枝主日具有双重味道,既有甜味又含苦味:我们庆祝上主在众人的欢呼中荣进耶路撒冷,同时我们也宣读福音中的基督受难史。
他在念经前的讲话中指出,耶稣是“隐藏在地里的种子,随时愿意为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死”。教宗以这番话来解释当天所读若望福音中记述的一件事:耶稣在受难的几天前来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有些希腊人想见祂。
《圣经》告诉我们,主耶稣受难时在十字架上说了七句话,耶稣为什么在十字架上只说了七句呢?
耶稣的遗体从十字架上被卸下在教宗庇护七世的谕令下,耶稣会于1814年复会,今年是复会2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