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反思这件圣袍的历史以及福音中的相关的记述时说,若望福音详细的描述了耶稣在受难时所穿的这件长袍无缝,从自上而下由一块布制成。
七点平安夜晚会正式开始,腰鼓队的《奇光灿烂》,告诉大家救主耶稣是怎样诞生在这世界上的;读经小组表演的圣经故事《善良的撒玛利亚人》,让人明白信仰不在于制度,信条,而在于仁爱的行为,在于纯正的善良,如果我们是基督徒就不应该躲避那些最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另外,此说似乎还包含耶稣的灵魂无所不在地作超性的逍遥游。但是这种认为仍没有摆脱将耶稣等同于普通人一样看待的桎梏。因为每个人都是由肉与灵两个方面合成的。
这对当时耶稣的门徒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认为耶稣的受难是马尔谷福音的核心,其他的章节都只是引子而已。首先要说的是,耶稣三十年的隐居生活,在马尔谷福音中只字未提,玛窦和路加福音则只用了两页的篇幅叙述。
(路17:5)认识耶稣我们也许从圣经中知道了一些关于耶稣的事迹,他的故事或神学。但是,与耶稣建立关系,这不同于仅仅知道一些知识信息;与耶稣建立密切的关系,就是我们自己要发生转化。
几年以前我读到JimBishop写的《基督死亡时刻》(TheDayChristDied)里面关于钉十字架的那段叙述之后,开始对耶稣受难时身体方面所产生的变化发生了兴趣。
今日清晨,河北天主教神学院降半旗为汶川地震受难的同胞致哀。河北省神学院常务副院长穆山林神父说:“从12日地震发生以来,我们全院的师生一直都在为灾区的同胞祈祷,并持继捐款。”
圣枝主日开启了圣周的一系列礼仪活动,其高峰是耶稣的受难和复活,即基督信仰的核心。圣枝主日具有双重味道,既有甜味又含苦味:我们庆祝上主在众人的欢呼中荣进耶路撒冷,同时我们也宣读福音中的基督受难史。
他在念经前的讲话中指出,耶稣是“隐藏在地里的种子,随时愿意为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死”。教宗以这番话来解释当天所读若望福音中记述的一件事:耶稣在受难的几天前来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有些希腊人想见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