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这些情况,撒种的时候就要有的放矢了,避免浪费种子。而且有经验的农夫撒种的时候,基本不会用蛮力,以至于把种子撒到田埂或路旁。这位撒种者知道一切,但仍然没有节制地撒种,这有违常理。
(梵蒂冈电台讯)天主圣言是有待接纳和生活的种子。教宗方济各7月13日主日在三钟经祈祷活动中谈到撒种的比喻,强调接纳和活出基督讯息的重要性。
嗯,那你知道这些花儿的种子是什么颜色的吗?” “花的种子是黑色的!妈妈,我懂了,黑色种子开出来的花很美丽,它让我们的世界也变得美丽了。”
里库佩罗(FrancescoRicupero)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和平种子协会副主席萨巴蒂诺(MarinoSabatino)的话语,写道:「我们作出贡献,让刚果的许多青年不仅有机会上高中,而且他们今年就取得高中毕业证书
教宗本笃十六世上主日15日在带领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友们念三钟经前发表的讲话中谈到让天主的圣言转换世界,他并邀请信友们接受那打开永生之门的“种子”。
教宗讲解了主日福音中撒种的比喻,勉励信众努力把自己的心开垦为一块良田,让落入心中的圣言种子结出丰硕的果实。耶稣在讲道时常常使用一种简单的语言,甚至为了便於大众理解而借用一些取自日常生活的比喻。
我们想象一下一颗种子:小小的,几乎看不到,但植株长大了会结实。天主的话也是如此;我们想想福音,一本小小而简单的书,人人都能读懂的书。它在那接受的人身上产生新生命。
卡波维拉枢机接着谈到,良善的若望教宗不令人缅怀过往,反而激励人向前看;一如他所说的,「我们不是圣所、圣髑盒或博物馆的管理员;我们蒙召守护天主圣言的种子所在的花园。
要确立这样一个观念:农民撒出去的种子能否发芽生长有老天安排,我们播出去的福音能否结出果实,也由天主作主。我们总不能因为希望渺茫而裹足不前。
当种子发芽生根后,能从土壤中吸取水分与养分,并生成营养物质,胚乳就完成其使命。此时胚乳中所贮藏的营养物质被消耗光了,麦粒只剩下一个空壳留在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