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这位撒玛黎雅人动了怜悯的心,接近那位“路边受伤的人”,因为“他的心是温柔的,不是僵硬的,他有怜悯的能力”。“天主以三种态度行事,即关怀、怜悯和温柔”。这就是天主:关怀、怜悯和温柔”。
怜悯是接近他人的苦难教宗在展开例行的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以前,先问候了希尔顿基金会成员。教宗赞许他们「怀著热情和怜悯之心」致力于促进世界上最有需要者的人性尊严。
你唯一的盼望在于上主,求他怜悯你。因为上主说过:我要恩待的,就恩待;我要怜悯的,就怜悯。(罗9:15)。盼望也不该寄托在你本身,或在你的所做所为,或你自己想做个基督徒这个心愿上。
祂看见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遂教训他们许多事。教宗指出,“这似乎是个矛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只有不被匆忙掠取的心,才能怜悯人”。教宗强调,“天主的风格是接近、怜悯和温柔”。“怜悯源自默观。
信仰、友爱、怜悯这三个关键词是教宗在该国访问的座右铭,也是他这篇讲话的中心思想。教宗在讲话前,先听取了印尼主教团主席的致词和其他四位教会成员的见证。
很多人虽一生坎坷,处境艰难,认识他们的人很少,但他却常活在耶稣的怜悯中。被耶稣怜悯,需要智慧!在玛窦福音中记载的一个瘫子,就是个智慧的人。
第卅一届世界青年节主题曲于主显节(一月六日)当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三王游行」演出中首次发表,名为《怜悯是有福的》(暂译)。
当他看见受伤者时,没有像先前那两个经常出入圣殿的人那样绕道离开,却动了怜悯的心(33节)。福音中说,动了怜悯的心,是说他的心,他的心肠,受到了感动!这就是区别所在。
博爱精神所包含的宽恕、恻隐、怜悯皆属福音喜讯的一部分,也可说是基督圣训的核心,所以耶稣在他的讲道中曾多次反复强调宽恕怜悯,更让我们永远以宽恕精神对待邻人、近人和所有亏欠、得罪、伤害自己的人。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强调了天主的怜悯和谦卑,“祂将自己战胜死亡的生命赐予我们”。当天的福音叙述耶稣使纳因城寡妇的独子复活的事迹(参阅:路七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