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王珏;以及市人大侨民宗委、市政协民宗委、徐汇区委统战部、央视总台上海总站、上海市佛协、市道协、市伊协、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
到上海后,她就读于徐汇女中,虽身为名门闺秀,却肯吃苦。她还参加校友会,帮助有需要的人。
抗日战争初期,徐汇大堂、徐汇中学等办了难民所,收容难民数以万计。(《上海宗教志》)1938年1月,国际红十字会成立,该会于新闸路等处设有143处收容所。
原依纳爵堂供徐汇中学师生作祈祷之用,并更名为无原罪始胎堂,现已不复存在。新堂为一座典型的宏伟哥特式建筑。
我的妻子原在徐汇女中读书,在修女们的培育下成长。她来到我家后,在一系列的运动中,作为右派家属,没有少受株连,但她逆来顺受,从无怨言。
在去年由徐汇区政府等主办的“纪念徐光启暨《几何原本》翻译出版四百周年系列活动”上,利玛窦家族的后裔、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利玛窦研究中心教授利奇曾专程来到上海,他当时说:“在利玛窦来中国传教的年代,他的学术成就并没有被意大利人很好地了解
2010年10月23日,上海教区将庆祝徐汇大堂开堂100周年。该大堂由法国建筑师陶特凡(W.M.Dowdall)设计,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两座钟楼尖塔高达50多米,堂脊高26米,红砖为墙,金山石为柱。
上海徐汇大堂本着修旧如旧的宗旨修缮完成,并且正式启用了。在修缮期间,弥撒是在一座类似神父公寓底楼的小圣堂里举行,因为地方小,主日的傍晚弥撒要坐到小圣堂外面。
以辅仁大学为例,已很难找到会士去当教授;在新北市的徐汇中学已没有神父在校内服务。修会尽量培养教友来代替,可以不用神父做的事情就尽量不用神父。
至1851年7月,徐家汇天主堂(又称“小堂”,不是今天的圣依纳爵天主堂)举办开堂典礼的时候,“参加典礼的有主教4名,神父20余名、修道院士、徐汇公学学生及外国军官、外侨多人,场面非常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