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一些从台湾到美国的留学生教友,在60、70、80年代里自发性地成立了许多信仰小团体,藉着读经祈祷,信仰分享成了一个小型的教会。
复活的耶稣在行走中与我们相遇,这条道路同时是我们每个人蒙召所活出的现实状况,也是我们的内在旅程,经历著光明与黑暗的信德和望德道路。在这行程中,上主与我们相遇、聆听我们并对我们说话。
“我们不需要一个坐视不顾的教会”,而需要一个如同盲人巴尔提买那样的教会,扔下“心灰意冷的外衣”,将自己的盲目托付于上主,站起来,“跟随祂且与祂同行”,“倾听世界的呼声,弄脏双手去服事上主”,将“福音的喜乐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他在念经前的讲话中,强调了每位信徒蒙召以自己的独特性参与福传的“使命”。当天福音记载耶稣派遣七十二门徒传教的情景(参阅:路十1-12,17-20)。
以青年为题的主教会议继续在梵蒂冈召开。10月26日多位与会主教和旁听青年在圣座新闻室谈到自己的感受。主教和青年们在谈及某些国家所发生的苦难和不公状况时都强调了希望的重要性。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必要的人文主义,教宗指出,有必要回答新冠疫情带来的诸多问题,首先是“存在的基本问题:有关天主和人的问题”。
“美丽的五月,月中大地开遍鲜花。月中处处歌唱玛利亚。”五月因母亲的到来而美丽,母亲的到来使美丽的五月更加精彩。五月的鲜花在春风中向母亲歌唱,五月的春风在人群中传述母亲的善良。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所具有的超性之爱是和信德之根的深度成正比的:人的信德越坚定,越真挚,其超性之爱也越纯粹、越炽烈、越旺盛;所表现的爱德行为也越慷慨、越豪爽、越异乎寻常而惊世骇俗。
人都会有过失,无论大的小的、明的暗的,但你总得先宽恕别人,若不如此,公道何在?而“宽恕包容”这个人生美德的重要基础,是“爱人如已”的爱。
(梵蒂冈新闻网)在圣公会坎特伯里总主教韦尔比5月31日主持的五旬节礼仪中,播放了教宗方济各录制的一段视频讯息,作为礼仪的一部分。五旬节旨在纪念圣神降临于宗徒身上,恩赐他们语言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