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中午十一时,通过电话,教友们奔走相告、欢欣雀跃,刹那间,原本不大的教堂里座无虚席了,由韩主教与本堂苏神父为这贫瘠的山村教友们在节前奉献了一台隆重的感恩圣祭。
其中更让邻居吃惊的是一个在外工作的乡党,竟给他六七岁的小外甥1000元的压岁钱,成为穷山村的热议话题,也让那些同龄的小孩子们羡慕不已,我的小孙女当然也不例外。
杨家山村也就成为了临县天主教会发源地。1908年在陈国砥神父的带领下,在杨家山修建圣堂,特奉圣母为主保。可惜在文革期间圣堂被毁坏,改革开放后,教友们热心祈求圣母,希望能尽早恢复圣堂。
9月11日,中秋佳节将至,我有幸与黄神父、高修女、徐建方兄弟一同去枫林镇的一个偏避山村——田寮村,去看望就读在深山里面的小学生,给孩子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和基督的爱。
姥姥家在距济南城区约30华里的瓦峪村,那是一个较为贫困的山村,过去那里的教友很多,也很热心。文革时教堂被占,堂内物品被洗劫一空。多年来,那里的教友渐渐的冷淡了,有的甚至丢弃了信仰。
曾经有人在建堂前设置重重障碍;今天,党和政府各级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无私的关爱,尤其是东笠山村的张书记多次到新教堂关问并亲自带领村委全体成员清理村内卫生以迎接外地神长、教友们的到来。
比如,我们的发愿修女常年穿梭于山区,修女们往往是一个山村一个山村地探访当地的教友和堂区。在大山深处,她们常常吃住在当地的教友们家中。
这种充满义和团情结的活动,如果是非常闭塞得山村村民组织的,还可以理解。可竟然是受过现代文明熏陶的大学生组织的,就难免让人啼笑皆非了。
峦头村位于保定市总堂正西60公里,是一个老教友山村,解放前全村近500人,除一户外,其余皆是教友家庭。以前旧教堂建在村中心略西,曾有神父、修女、讲师数位。
在1662-1670年间,京师有一信教官吏被发配到右玉县曹家山村,由于常有在京传教士来看望他,遂有多人信教,并在该地建有教堂(该堂系山西北部最古老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