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印象中的日本人是一个有理想的民族,一个具有深厚宗教信仰能力的民族,一个勤奋的民族,一个遭受很多苦的民族。教宗也指出日本的某些问题,例如过度竞争和消费主义。
路天翔家人托人前去提親,卻遭到王香蓮母親的反對,理由是:不願讓女兒嫁到貧窮落後的苦山村,更何況路天翔是無正式穩定工作的山裏人。倆人淚眼相對,此樁婚事最終告吹。
六年来,她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不计报酬、不谈苦累,用她自己的话说:“虽然工作辛苦,但我会从中找到快乐,苦中有乐,乐而有趣,为主工作献身乐意值得!”这个发自肺腑的声音,为教友们善度信仰生活真是莫大的安慰。
我也怀着一颗爱主爱人之心,走进板房学校,用心倾听他们的苦诉,把他们当作亲人去关怀;用尊重的心尊重他们的想法,将心比心,用热情助他们走出困境,使他们因我们的临在与关怀重新振作。
就是在这种艰难苦的条件下,张凤娥先后收养了11名形神有病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其中3位老人先后安然去世。她的事迹感动了周围的人们,《中国妇女报》于2007年12月18日为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教堂内空间宽敞、明亮,罗马柱、拱形顶,两边墙壁设有十四处浮雕苦路圣像,整个教堂布局神圣、肃穆,引人举心向上。
教宗重申,他坚信世界各地百姓所受的苦,必然关乎整个人类大家庭。为此,教宗呼吁国际社会尽速为「无止境的冲突」找出解决方案。这些冲突有时看来是「不折不扣的代理人战争」。
小堂于1930年启用并于1952年完工,保存了耶稣走苦路的相关圣物:即,耶稣背负的十字架的三个残片、罪状牌、一根钉子和荆棘冠的一部分。后来,还添加了一些小圣髑。(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这座教堂已有136年历史,面积4000多平方米,原名圣母七苦堂,后改为耶稣圣心堂,历来就是主教座堂,法籍传教士赵主教就葬于圣堂地下。24年前,我的舅舅姚铎民神父的遗体告别仪式也在该堂内举行的。
神父们在学习课堂 另一组12位神父于8月8号赶赴台山市上川岛,他们从山下一路朝拜着苦路走上了山顶,追寻着传教主保圣方济各·沙勿略的芳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