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咿呀学语的孩子到满头白发的老人,从满腔热血的青年到孤独衰老的病躯,这期间,要走过多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要经历怎样的人生沧桑和世态炎凉。
谦虚,无论在中国文化、圣经思想和教会灵修传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德之一,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很谦逊,有的人很骄傲。
可见,天主的爱是人生命之意义的根蒂,只有它能够让人觉得不枉此生。不过,天主的爱并不单单是人在苦难中的慰藉,好像它只有减轻人心理负担的功能似的。
我们圣教会不同于世俗,对人重在看现在、看转变。而世俗则凭一个人的档案材料评判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一个单位就可以决定该录用他还是不该录用。
主,耶稣基督,你见人受疾病之苦,便大动慈心,宽恕人的罪过,恢复人的尊严,赐人身心健康。现在,我们正遭受流行疾病的威胁,求你垂怜我们,求你拯救我们,大发慈悲,保护我们于患难之时。
联想到福传,我们那么多培训班、那么多学员,经过一期期培训后有一部分人走上福传之路,也有一部分人回归普通家庭生活、未能走出去宣讲福音,但是能因此说它“没有效果”吗?
教宗说:「主教首先应该是关心如何亲近天主的人﹐唯有如此﹐他才能真正关心人。
信德使人选择天主,以天主作为生活的基本准则,而天主不是虚无的、中立的,天主是爱!教宗方济各如此唤醒基督徒说:耶稣使人放弃邪恶与自私,选择良善、真理和正义,甚至牺牲和放弃自己的利益。
人的心灵只有在寂静、幽静、静谧、恬静的氛围中,才能与身体一起放松,得到充分的休养,从而得到静思反省,静以修身,培养安定宁静的心理素质,以平安祥和的心态面对生活,感受当下的喜悦,并学会如何过好每一天,进而充分吸取和发挥宁静的力量
祈祷亦称祷告,在宗教仪式中是人与神“相通”的最原始、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它表达了人对神的态度,向神述说自己的心愿,呼求神、感谢神、赞美神等,祈求神给予恩赐和保佑。同时,还表示向神的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