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会提倡已接受福音的原住民也能成为福传者时,他便萌生了用自己的母语传播信仰的念头。萨尔门托神父如今晋铎已有25年,他诚心感激传教士们把福音带给他们和让人了解原住民文化的心愿。
最后,祂赶走诱惑者,对牠说,“去罢,撒殚!因为经上记载:‘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唯独事奉祂。’”教宗接着表示,耶稣没有与魔鬼对话,祂以天主圣言回答魔鬼。因此,“绝不能与魔鬼对话”。
因此,他们得到一个记号,就是教会对受苦者的温柔。教宗的关怀不仅如此,在得知马勒杰西尼神父遇害的消息后,立刻表达了他的关怀之情。
耶稣的公开生活始于在约但河受洗,洗者若翰的洗礼标志出受洗者“愿意悔改,为得罪之赦”。耶稣来到若翰那里为受他的洗,若翰有意阻止祂,但耶稣坚持,是为体现基督“与罪人同在”的明确意愿。
她常说,‘我们要习惯于被别人吞噬’,意思是说,要成为积极的存在,要随时准备好让他人来打扰我们,因为他人是基督,基督临在贫困者、青年、同会姐妹、近人,以及在那个时刻向你请求援助的人身上。
因此,这份牧灵指南能辅助地方教会的牧者和青年牧灵工作者,充实他们在地方欢度「青年盛宴」的经验。阿维神父指出,这些因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先知性直觉而诞生的聚会,愈加广受认可,被视为许多青年的恩宠泉源。
接着,教宗表示,有许多虚伪的偶像侮辱至高者的圣名:“权势与金钱的偶像凌驾于人性尊严之上;一个将目光转向别处的冷漠态度;利用宗教为权力服务的操控形式。但也包括忘记过去,为一切辩护的无知、愤怒和仇恨”。
因为给天主献礼时,只有献礼者自己受益,而济贫时,受礼者也同时获利;献礼能是一种自夸的机会;但是赈济穷人纯粹是一种爱德的善行。事实上,纵然在基督的筵席上满是金杯银盘,但若基督本人挨饿,那有什么用呢?
教宗方济各说:“这就是寻找复活者的道路。”当她们看到空坟墓时,就跑去向门徒们报告,然后就发生了“耶稣与她们相遇”的事情。教宗指出,“当她们去宣讲耶稣时,耶稣与她们相遇”。
保禄六世曾提到,这两个修会的成员作为朝拜圣体者和祈求者,“为最崇高和最美好的使命”祈祷,因此应成为“天主的专家”,努力为实现基督的王国准备圣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