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告诉我们:‘你们不要害怕!世界必会恼恨你们,但你们该知道,在你们以前它已恼恨了我’(参阅:若十五12-19)。耶稣拣选和救赎了我们。
教宗指出,我们必须牢记这相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在这相遇中我们并非单独地与耶稣在一起,此时也有天主子民、教会,以及青年和长者,就如《福音》所记述的那样。
面对这次台湾50年不遇的大灾,听到、看到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消息和画面,心里难过、压抑,也感到我们人类的脆弱和有限。逝者已去,生者还要擦干泪水,勇敢地好好活下去。面对现实,我们能做什么?
耶稣对我们说的是‘不要害怕’,祂是我们的希望。”他解释说:“基督徒蒙召作心怀希望的人,这希望要由他们在团体生活中显露出来。天主召叫我们是要使尘世间的生活更好地反映出天上的生活。
教宗说,“我们就该这样准备生命中最后,也是最大的考验,即死亡。但在此之前还有些许一时的考验,有我们现时的十字架。我们为此恳求上主赐予知道在那里等待的恩宠,祂正是在那里施展救援”。
若瑟向我们展示了他照顾耶稣却不曾占有祂的能力。他从未想操纵耶稣,也从未有意让祂离开祂的使命。我认为,这对检验我们爱的能力,以及懂得退后一步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宗表明,若我们能摆脱认为自己永远完美和健康、精力充沛和事事成功的自负,“天主赐予我们的衰老时间其本身就是耶稣谈到的那些‘更伟大的’工程之一”(参阅:若十四12)。
这是对我们的一个邀请,为的是别让我们封闭在习以为常、自我满足的平庸中,而是要让渴望重新振奋,因为寻找、向前进的渴望不会熄灭;要培植善的梦想,为寻找上主的新意,因为上主不只是重复,而是常给我们带来新意,圣神的新意
“我们不需要给家主任何东西,我们劳动的出产只是我们的。我们不必要靠任何人”。这是这些园户的话。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必须承认他们接受了多少,和如何议定的。
圣保禄写给迦拉达人的书信中说:“时期一满,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儿子来,生于女人,生于法律之下,为把在法律下的人赎出来,使我们获得义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