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宛如福音事迹的预言:《智慧篇》描述恶人打算如何陷害义人;《若望福音》记载犹太人图谋杀害耶稣(参阅:智二1、12-22;若七1-2、10、25-30)。
当天的读经一记载,受过割损的犹太人不满伯多禄与外邦人同席吃饭,因而谴责这位宗徒(参阅:宗十一1-18)。
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原本是外邦人,他应该先成为犹太人,再变成基督徒」。由外邦归化的基督徒不明白这一点,心想:「我们难道是次等的基督徒?不能直接从外邦文化进入基督信仰吗?」
那个地点以「犹太人的城堡」(Qasral-Yahud)的名称远近驰名,以纪念以色列子民抵达应许之地时经过了这条河流(参阅:苏三14-17)。
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父母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看过后,记得做一个感恩的子女。
的确,这位外邦人宗徒在《迦拉达人书》中写道,对属于基督的人,犹太人或外邦人都算不得什么,“唯有以爱德行事的信德,才算什么”(迦五6)。
事实上,在平定公元71-72年的第一次犹太人起义,经罗马人的摧毁后,城堡的遗址就已消失。
当犹太人的领袖质问耶稣,是基于从何而来的权柄驱逐圣殿的商人时,耶稣的回答是:"若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来的?"
《宗徒大事录》记载福音从犹太人传到外邦人,从耶路撒冷至罗马。罗马意味着外邦人的世界,就是指旧约天主子民以外的所有民族。事实上,《宗徒大事录》的记载以福音传到罗马作结束。
(咏72:10-11)他们肯定都是非常关心宗教信仰,通晓先知预言,善于观察星宿天象,身份比较特殊的人,要不然,他们又怎么能知道“异星”的出现,就标志着犹太人的君王已诞生(玛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