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们需要圣乐,也需要神圣庄严的拉丁文圣乐,去获致恩典和甘露。拉丁文圣歌给人们带来别样的心灵震撼和享受,产生共鸣,给教友们带来全新的审美和心灵快乐,透露着和天主深层的亲密和渴望。
拉菲克神父解释说,想到原定于4月13日举行的埃及圣周庆典,这个日期「比拉丁礼教会晚了七天」,不同信仰的信友「加强了社交,并建立了新关系」。
在这个意义下,教宗谈到了司铎独身的价值,这是“天主教拉丁礼教会保存的恩典”、是必须植根于健康关系的圣德。随后,教宗反思了司铎与天主神圣子民的关系。
依靠自己在修院所学,他为堂区重建音乐会,为年轻人教授拉丁弥撒。
后来,拉丁教会在弥撒的《信经》中特别明确圣神由圣父及圣子所共发,使用了“及子”的表述。这个词语引发了东方和西方教会之间的争论和分裂。
他讲解了这个关系在教会3000年行程中的历史演变,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谓没有首席地位的同道偕行;第二阶段,在拉丁教会中不存在同道偕行;第三阶段,“期望同道偕行和首席地位”共存。
于是由每周一次梵二中文弥撒,到每周两次,又到每周三次,再到只保留一台唱诵拉丁的脱利腾弥撒,到每日举行梵二中文弥撒。在1990年的圣周,佘山修院首次举行了梵二中文圣周礼仪,而修院圣堂也趁机全然梵二化了。
在旧法时代,神父都做拉丁弥撒,教友因为不懂意思,只好任凭神父在祭台上唱“独角戏”,自己则在台下当热心观众“观望弥撒”,有人干脆私自念玫瑰经,这样弥撒、经文两不误。
您能给我们这些西方拉丁礼仪的信徒解释一下这些举动的意义,好吗?答:在我们那里,无论天主教会还是东方礼教会都有自己特别的传统。
拉丁译文的圣咏第33首15节说:“他既创造了众人的心灵,当然知晓人的一切言行。”天主赋给每个人做人的意识,是要按照圣经的教训作真正的人。每一个人都是无与伦比的,像天主那样是有智慧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