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虽有口才且略懂一些中文,还有一个非常默契的伙伴,一个中国小伙子为他布道,但遇到这种较真的人,也还是没有办法。为此神父与他商量:“不要在公共场合反驳他的话。”
他常去拜访已留居北京的利玛窦神父,中国第一部天主教中文教科书就是由利玛窦著、徐光启翻译的《天主实义》。徐光启和利玛窦二人经常讨论天主教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徐利论道”。
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四月廿七日在中大校园举办讲座,讲者透过本地教会百年发展脉络,以及不同人物的口述历史,指出天主教会在香港发展的过程中,致力推动本地化并贡献社会。
书名+签字孔汉思教授喜欢扣上有自己中文名字的这枚私人印章。作者简介:卓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德国宗教史学会终身会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
虽然呼吁发出时正值春节之前,但2月3日和4日,信仰通讯社和天亚社率先深入采访,立即用英文或陆续用中文报道了该呼吁。
教宗还向所有中国人民致意,并祝福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他还出人意料地以一句中文“感谢人家并祝愿大家一顺利”结束讲话,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1952年圣方济沙勿略修会离开了中国大陆,前往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传教:日本、印尼、巴西、狮子山国、刚果、孟加拉、布隆地、喀麦隆、查德、莫三比克、哥伦比亚、墨西哥、美国…,未包括说中文的地区
徐光启逝世后,耶稣会表彰他为教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写了一篇著名的悼词,由潘国光译为中文,中国的徐光启公,以翰苑起家,为辅弼皇帝的宰相。
从安徽调来的耶稣会传教士F·佩林成为教学研究负责人,他给学院筹集了许多教学设备,用以将中国经典著作译为西方语言,将西语教材译成中文。
在金主教的支持下,上海教区开始最早的中文弥撒,为推动礼仪改革,印了很多中文弥撒经书。另外,原来弥撒中没有为教宗祈祷,金主教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政府尊重宗教礼仪,最后全中国教会都得以加入为教宗祈祷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