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父派遣自己的独生子来到世界,为把祂自己的生命恩赐给我们(参阅若一4:8-9);是厄玛奴耳——“天主与我们同在”的爱。
在这个经验中,我们可以想象重新走过厄玛乌门徒在复活主日晚上所经历的行程(参阅:路廿四13-35):他们先是因恐惧和失望离开了耶路撒冷;他们离开时深信,耶稣死后,再也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也没有什么可希望的。
答:这是一个象征性礼仪行动,革黎斤山代表顺从所得的祝福,厄巴耳山则代表违命所受的咒骂。两山相对,正如人的自由选择:要么遵行天主的法律蒙福,要么违背诫命自招咒诅。
这一动作也与复活主向厄玛乌门徒「擘饼」相呼应(路24:30-31)。问:为什么要把一小块圣体放入圣爵?答:这是象征性的动作,表示耶稣圣体与圣血的结合,表明复活的基督是完整的、活生生的。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于老师信仰坚固,学习顽强刻苦,成为了中国首批审计专业的大学生,且成为了石家庄市第一批考取中国注册会计师的6人之一,后来又取得了高级会计师资格,在石家庄兴诺达会计师事务所任职。
我想如果我们看一下圣保禄在《迦拉达书》中致赠给我们的精神小传中的最后一部分,便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在圣洗圣事中所发生的事。
正如我在《救主使命》通谕所指出的,这传教使命距离完成阶段尚远,为此我们要全力以赴,达此目标(见《救主使命》通谕1)。
但是愿意效法达味圣王,以歌声赞美天主,二是教会传统圣乐确是引人入胜。唱经班和睦团结,团长、指挥和每个人都谦卑热心,有这些榜样实在对我们的信仰日益坚强弥足珍贵。
今天,我们恭读了《圣路加福音》第十章38-42节,这段简短却充满智慧的福音,将我们带到伯达尼的玛尔大和玛利亚家中,揭示了基督徒生命中行动与默观的深刻平衡。
1984年进入天主教北京教区神哲学院;1989年12月21日晋铎;此后后年任教于该神哲学院:1992年到堂区工作:1994年11月至1997年9月在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学习,获教会法硕士学位:2002年获教会法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