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座财产管理局荣休主席奥斯定·卡恰维兰枢机主教一同共祭,一些司铎参加了礼仪。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表示:愿那些走近教会的人遇到开门欢迎的热心基督徒,而非信仰的检查员。
说到这里,教宗向参加礼仪的全场人士说:我们要扪心自问:我是如何跟随耶稣的?耶稣在圣体圣事奥迹中无声地说话,每次都提醒我们跟随祂就是走出自己,不将我们的生命据为己有,而是奉献给祂和其他人。
接受白羊毛肩带是与罗马的主教共融并努力作共融工具的记号,而作为礼仪标志的白羊毛肩带则是善牧将迷失的羊背在肩上,为自己的羊栈舍命的象征。弥撒中用5种语言诵念了信友祷词,体现了教会的普世性。
作为耶稣的门徒,我们自然不会像教外人那样舍本逐末,仅仅追求外在的欢欣舒畅而忽略内在精神的改变与更新,我们必须通过这有形可见的庆祝礼仪,进一步加强心灵的改造和旧我的脱胎换骨,如此才能使轰轰烈烈的节日富有升华信仰
依撒意亚的这句预言总令我们感动不已,在圣诞夜的礼仪中听到它的宣报尤其如此。这不单是情绪上、情感上的事。我们受感动,因为它说出有关我们的深刻现实:我们是行走中的子民,在我们四周,也在我们内有黑暗和光明。
在举行礼仪的场地中央放置着祭台,那是一张餐桌,上面铺着桌布,这让我们想到宴席。餐桌上恭放着十字架,这表明祭台上所祭献的是基督的牺牲祭献:祂是精神的食粮,藉着饼和酒的形体我们领受的是祂自己。
冬去春来,沧海桑田,公教兴亡,几经倾覆,清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因礼仪之争,康熙皇帝下诏严禁天主教传播。雍正初年(1724年)继承前朝政策,下诏禁教。从此圣教艰难。
我们中国教会现在还只是停留在改革礼仪,运用新的词汇、讲法上,而未真正领会梵二会议《教会宪章》中提出的“走出自我中心,回归教会传统”的实质。基督的精神是什么呢?
在礼仪方面、在教友的祈祷方面,多加进去一些学习圣经、学唱圣歌的内容。
教会的晚祷礼仪把这篇圣咏分为前后两部分来使用。前半部的圣咏,从第1节到第8节,以赞美上主的种种伟大特征为开端,这些子句圣咏作者取自其它圣咏,如第8篇、第18篇、第33篇和第38篇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