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的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仍旧是一个行?的标准,并且显示出对于“偶然”遇到的有需要的人的爱具有普遍性(参路十31),包括所有的人。
教宗举出了耶稣将自己比作撒种子的人,说这个种子就是圣言的比喻,进一步发挥说:凡听了这话,并接受了,并结出了果实的人是属于天国的人,生活在天主的统治权下;他们留在世界上,却不属于世界;他们携带着永生的种子
教宗谈到天主从不同远景看待的这个地区,是亚巴郎、依撒格、雅各伯的土地;是出谷和从流亡地返回的土地;是圣殿和先知们的土地;是天主的唯一圣子由玛利亚诞生、他生活过、死亡与复活的土地;是为把基督的福音带到天涯海角而组成的教会的摇篮
教宗最后把目光放在他在塞浦路斯和希腊的整段旅程,吁请众人同心祈祷,以期撒出去的种子能够发芽。「我在心中守护着这份友爱。我将上主在这次朝圣之旅中撒下的许多相遇和希望的种子托付于天主之母。
正如先知依撒意亚所说:“你们的罪虽似朱红,必变成雪白。”在告解中,基督除去了我们的罪恶,与他一起开启新的生活。2.准备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准备好迎接他,首先需要一种强烈而信任的祈祷态度。
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与今年里米尼大会的主题深有共鸣,因为它一方面显示出每个人都需要“天主的慈悲和怜爱”,另一方面体现了“对旅途中遇到的每个弟兄姐妹无条件的热情”。
真福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说得好:“最美好的还有待来临,最美好的还有待实现”。基督信徒了解这一切,自然会以非常宁静的心情看待死亡。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把一生的精力,全部用在救助穷困、流浪、无家可归和有灾难的人,被称为大慈善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死后印度以国家元首的礼仪为她送葬,光荣了天主及圣教会,她是我们效法的最好榜样。
感谢天主,他们在行进的途中遇到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他们在祈祷中将自己的希望交托于天主”。同道偕行与移民现象移民现象与同道偕行,这是两个表面上互不相关的概念。
第四,胡友平英勇保护一对母子等的义举与新约作者之一路加笔下的善良的撒玛利亚人救人故事(10:30—37)都属于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见义勇为表现,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