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感此地乃福地洞天,人如神如仙乐在其中。这里的恬静与美好,正印证了科学家的推断:在我们的这个“可见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世界,而那个异域世界居住着“其他的人类和野兽的种族”。
在徐氏任主编期间,《圣教杂志》非常注重下列几个方面情况的报导:(1)中国天主教本地化的思潮和活动,如1922年宗座代表刚恒毅来华,1924年中国第一次全国教务会议、1926年六位国籍主教的祝圣,1929
圣神令这些困苦的考验,转化成恩宠的时刻,使他们利用这机会向其他民族宣扬主的名,如此信友团体的范围不断扩张。
金鲁贤主教能够说多种语言,曾经会见许多中国教会的海外神长、国外关心人权和宗教自由的人士,如:谷寒松神父、美国总统克林顿、德国总理默克尔等。
城隍庙、沉香阁、老天主堂等,如全部开放可以容纳难民10万人以上。于是由饶家驹发起,开始筹建南市难民区。最终划定安全区域饶家驹向当时的上海市长俞鸿钧建议,在南市划一区域接纳难民。
说来也怪,刚要迈步逃离,突然眼前一黑,伸手一摸,四周如壁,凹凸不平,坚硬如铁,心里一惊,无奈只好放下金冠,突然眼前一亮,环视四周,寂静空阔见圣体灯依旧闪闪发亮。飞贼不敢逗留,赶忙消失在夜幕之中。
基于这些经验,我相信,如果天主真的如耶稣所说的,是我们的天父,他一定对待我们也如同在浪子回头的比喻里对待那个小儿子一样,只要儿子回来,其他什么都忘了,只有喜悦和庆祝;对我们也会像对大儿子说的:孩子,你常常同我在一起
如建造万里长城曾抵御外来侵犯,可是世界上想起秦始皇的又有几人呢?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生前人们对他们顶礼膜拜,而死后一提到他们,并不是敬拜,而是痛恨,说他南征北战劳民伤财。
《民吁日报》在一篇社论中评论道:“今日韩人飞此一弹……抵万人之哭诉,千篇之谏书”,“10年前,日本巧取豪夺,破我陆师,歼我海军……如今日本之视我已如俎上之肉,不快其口服不能自止。”
目前国内除了河北信徳社、上海教区光启社出版了报纸,刊物和大量书籍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刊物,教区或堂区通讯,如,山西长治的《教友生活》、内蒙赤峰的《教会文摘》、东北吉林的《圣心蓓蕾》、浙江宁波的《芥菜籽》以及几个修院办的院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