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若没有行为,自身便是死的(雅二:14-19),信德要求我们在生活中活出我们所相信的真理,就是要让我们的举止言行符合我们所信的。
言行不一致,生活上没有见证,不能结出好果子。经上说:“那说我认识他,而不遵守他命令的,是撒谎的人,在他内没有真理。”(若一2:4)有许多不信主的人,圣经娴熟,但因他们不信圣经的话,毫无益处。
尽管人们对信仰的一般感觉是无精打彩,只限于一些要尽的责任,但我们的青年人却渴望发现耶稣恒常的吸引力、被祂的言行挑战,并借着祂追寻一个完全符合人性的生命,喜气地在爱中度过。
耶稣以他整个一生的言行启示了天主是爱,爱也是我们生命的圆满。
他们认为,富有同情的言行和深思熟虑就是他们的领导规则,他们用自己乐意被对待的方式对待别人。同情心在圣经中是最具价值的美德。
从耶稣在安息日为人治病,宗徒们掐麦穗吃等言行中,就让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同样,纵观历史,往往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总会得到圣神的征兆和引领,使教会赋予时代的特色,让福音的精神常新常青。
父母以言行向后代传递信仰,是天主赋予你们的天职和优先教育法则。这神圣职责是不容推卸、也无人能替代。
通过发布权威信息、提供教务指导、解释经典教义等方式,对广大信教群众进行正确引导,对打着宗教旗号编造虚假信息、传播歪理邪说的言行及时进行揭露和批驳,要求信教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理性,坚定信心。
我曾在澳门小修院接受六年多培育,备受关怀爱护,高神父的言行亦给我好表样,令我铭感五衷,特求主厚报澳门教区全体。”
主教对神父的这种态度,并非表示主教赞同或不赞同神父的言行或感受,而只是完全接纳他们。这种“接纳别人的本性”的理念来自天主本身。借着创造工程,天主接纳万物。天主无条件接纳我这个样子,并没有要求什么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