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在当时激起很大的轰动,因为有从耶路撒冷和犹太各地来的人都在聆听若翰洗者的讲道,并在约旦河中接受他的洗礼,忏悔自己的过错(参见谷1,5)。这位洗者先知的名气大到令人以为他就是默西亚。
在犹太传统上,50天所要表达的是新盟约的盛大节日,庆祝的是天主同以色列人结的新盟约,这个盟约不再写在西奈山的石板上,而是铭刻在人心上。
该书卷的作者是本息辣(BenSira),是位老师、耶路撒冷的犹太法律学家,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写作了《德训篇》,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说他从祈祷中寻求智慧。
犹太人在遥远的逾越节之夜明白了自己是一个独特的民族,那时天主把他们从埃及人中分离出来,并指给他们应许之地。逾越节是为了让后代记住这一事件:在这天,每个犹太人都有一种被从埃及带出来得救的感觉。
他的同乡认为他只是个木匠(谷6:3),是若瑟的儿子(路3:23;4:22;若6:42);经师和犹太人有说他是附有魔鬼的(若8:48,52),更有说他是附有魔王贝耳则步的(谷3:22,30)。
也有很多人认为耶稣是被犹太人,尤其是司祭长、法利塞人以及经师、黑落德党人杀害的。因为在耶稣的传教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对耶稣反感,反对,嫉妒,迫害,密谋杀害。
教宗引述法国犹太教大经师吉勒•贝尔南(GillesBernheim)的思想﹐分析了造成今日家庭危机的观点﹐以及对人性自由的误解﹔而人所谓的「作自己」﹐实际是意指「作为人」。
旧约圣经中记载的,玛加伯时代,经师厄肋阿匝尔宁愿牺牲生命也不违背自己民族的法律。母子八人受尽痛苦与严刑拷打,仍然坚韧不屈,只为遵守祖先的法律,最后相继为信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教宗方济各的弥撒讲道从当天福音中耶稣对法利塞经师的回答展开,指出当新郎在时不可禁食,不可悲伤(参路五34)。教宗继而又强调,耶稣常常讲论新郎的象征,并让我们把祂与教会的关系看作婚姻。
当司祭长和经师们讥笑耶稣说:“默西亚,以色列的君王,现在从十字架上下来吧!叫我们看了好相信。”就是与耶稣同钉在十字架上的左盗也在辱骂他。但右盗却不同,耶稣无罪而问死罪,引发了他的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