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天主愿意分享祂的圆满,给予人这份圆满,与人分享祂的圆满。在再创造中,天主派遣自己的儿子来重整一切:使恶变为善,改错为对,转坏为好。
申老师说深度的自我接纳就是对信仰最好的表达首先,申老师在课程的开始用各种关系图帮助青年们理解当下的这个我,比如爱生气的我、自卑的我、退缩的我、不爱说话的我、不爱与人交往的我,有萎靡状态的这个我等等是怎样形成
德兰修女教给我们最好的方法是去照顾人,在希腊语中,「卡拉」(cara)一词意味着「与人一起受苦」,这对吸毒者来说更为真实,有一个原则说:「互相共享的脆弱性使得人类充权」,这正是恩典基金会在世界各地进行的活动
上主与人同在的顶峰是「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诚如圣保禄所言,我们因基督的圣血而「成义」。为此,慈悲善工是「满全法律的试金石」,因为我们前去触摸基督的骨肉,「触摸那临在於身心受苦者身上的基督」。
刚离开父母的她,不能独立自理,不能与人交往,对老师和小朋友有排斥心理,哭闹现象严重,甚至还会出手打老师,老师仍然用爱心、耐心、细心去陪伴她。
教宗也邀请我们加强默观祈祷,再三重覆要与天主同在,与人同在,尤其是与司铎同在。问:越南教会的情况如何?答:我们的天主教会团体生气勃勃。
正如教宗方济各所说的,新主教是一种「与人同行」的新方式的标志。东京(亚洲新闻)-青年菲律宾人和越南天主教徒对日本日益「国际化」的天主教会来说是「一口新鲜空气」和一个令人惊讶的挑战。
选择纯朴,这使我们敞开心灵,愿意与人分享,并迎接来自上主的喜乐。加深对天主的信赖尽管在不少社会,信仰看似是逐渐消逝,但灵性的渴望却得以重生。
独自与某种神秘关系交往,孤独的个人与神秘的信仰,促使他无法与人交往,无法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寻找认同和人间的安慰。偶然的人生,偶然的疾病,应时应地、因人而异的信仰方法,使他失去了对人间社会的信任。
天主愿意与人对话,然而人类在面对天主的仁慈时却拿自己冒险。总而言之,是我们自己在面对天主的仁慈时,要决定接受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