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教宗若望·保罗二世对博物馆还给予了祝福和表彰,感谢莎莉夫妇所做的工作,是他们“通过娃娃收藏,帮助宣传和促进圣召”。
他说:“我欠这些残疾人一份人情,是他们中的一位把我领上司铎圣召的道路。如果一位残疾弟兄或姐妹的面容被丢弃,那教会就患了残疾。”
这份在天主内互为兄弟姐妹的“亲情”催促着她认真省思圣召,在她心中滋养着与他人并肩走向天主的渴望。侨居在意大利各大区的华人教友在基督的道路上携手共进。
东姆各枢机8月8日上午在他的罗马寓所蒙主恩召,享年98岁。他曾因颈椎受损于6月25日住进罗马杰梅利医院,经过6个星期的治疗后,8月6日出院在家中继续接受治疗并有一名梵蒂冈护士在旁协助。
在天主之母远足行程中,每一段行程都是一个终点:一个有历史、有传统、有奇迹的朝圣地,围绕著临在于那里的修会团体萌生了一些度奉献生活的圣召。在那条终点线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部分。”
当我们团体人数减少时,依撒伯尔修女向天主祈求,以寻求圣召,祂回应了她。在迈门辛修道院,我们的修女人数增加到50位,以至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修女。
“我的圣召就是爱!”在这光荣美好的一天,让我们同心讴歌圣女小德兰的芳表,并以诚恳的祈祷,祈求圣女沛降玫瑰花雨,恩泽这个极需要和平与爱的世界。
然而,同样的章节也可以被赋予“一种同道偕行的解释”,即“人类被创造了,我们作为教会是人类的一部分,蒙召为人类服务”。因此,“一个同道偕行的教会领受基督的派遣去宣扬福音、服务世界。
在下午的分享中,义工们也纷纷发言表示说:“他们是用实际的行为活出了容貌,用坚定的信心回应了召叫,周围的人在他们身上看见了爱,感受到了爱,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良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要求我们的临在,因为“亲自参与是每位基督徒的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