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在黑暗中赞颂天父。愿我们学会经由那段上坡路、那难走的小径,那费劲的路程,抵达那能看见新景色的地方,拥有更辽阔的视野。」接著,教宗提及圣方济各和圣人在临终前撰写的《万物颂》。
「谁若想要祈祷,就必须谨记信仰并不容易,有时会陷入几乎全黑的状况,没有参照点」。在《圣经》里和教会的历史中,没有一个伟大的祈祷者「安逸」地祈祷。鹦鹉学舌式地诵念祷词并非祈祷。
当三位贤士到达耶路撒冷时,他们被带到黑落德王的地方。“在圣城,三贤士没有看到星光的闪耀,而是经历了世界黑暗势力的抗拒。”
祂呼求:“厄里、厄里,肋玛撒巴黑塔尼!祢为什么舍弃了我?”简而言之,祂知道生而为人是什么样的,祂会饥饿,口渴,也要睡觉。祂要学习,祂也成长,祂也施慈爱。
教宗强调圣奇利禄有关圣洗圣事的要理讲授最为生动,例如圣人说:领洗的人浸入水中,表示他原来处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从水中出来后,便享受白日的光明。
你们在黑暗中的人,享受光明吧;你们在睡眠中的人,复活起来吧!我要命令你:你这睡眠者,醒来吧!因为我之所以造生你,不是要你久居阴府。从死者中复活起来吧!我是死者的生命。我亲手所创造的,起来吧!
但每一条来我家的狗都很忠诚,他们每天都会送我到门口看着我上班,同样傍晚也会在门口迎接我,即使有时天都已经大黑,可它们依然从很远就认得我,蹦跳着跑到我跟前,和我一起进入家门,每当这个时候我是最欣慰的,在我吃晚饭的时候就会一边吃一边喂它们
当天弥撒第一篇读经依撒意亚先知书也说:你若把你的食粮施舍给饥饿的人,满足贫穷者的心灵,那麽你的光明要在黑暗中升起,你的幽暗将如中午(依58,10)。教宗因此指出:智慧含有盐和光的良好作用。
可见,人需要学习如何美好地回忆过去,需要操练站在属神的角度看过去,操练从黑暗中走向光明。
在此时的黑暗中闪烁着不可动摇的希望教宗在弥撒讲道中,重温当天弥撒中诵读的《马尔谷福音》的章节,指出耶稣先是告诉门徒们祂将受到的苦难,描述那些目睹耶路撒冷被毁的人的心境,但也立即谈到人子的光荣到来(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