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20:15)这位妇人是伯达尼的玛利亚·玛达肋纳,她是一位爱主的姊妹,耶稣受难时,她勇敢地站在十字架旁;在一周的第一天,清晨,天还黑的时候,第一个来到耶稣的坟墓,看望耶稣,她看到的却是空的坟墓
例如渴望时髦的穿着,可是经济条件或者自己身材、身份不允许,希望做豪门阔太但自己明明就是一个农村妇人,希望公婆通情达理事实却相差甚远等,希望孩子出类拔萃可事与愿违,每当准备抱怨的时候,就先记在手机上记下自己准备抱怨责备的事情
对观福音并未明显地提到耶稣亲负十字架,而是位过路客——基勒乃人西满。这个事件在苦路的第五处纪念,西满被迫背负耶稣的十字架(谷15:21;玛27:32;路23:26)。
我们是被遗弃路旁的那位悲惨的人,而耶稣正是那位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他作为救主,走过来包扎我们的伤口,在我们的伤处注上油与酒,把我们送到客店里休息,并为我们付清了一切所需的花费。这就是慈悲!
与此同时,在信息传播的领域中,聆听的模式正在经历一种重大的全新发展,各式各样的播客(podcast)和音讯平台(chataudio)证实了:聆听,仍然是人际沟通的本质。
可今天,我的情绪和这位地震中的可怜妇人一样。
祂告诉那位撒玛利亚妇人,自己就是那位要来的默西亚(若4:25-26);祂城自己为“子”,称呼天主为“父”,祂告诉斐理伯:“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内,父在我内”(若14:8-11)。
复活”过一些人,如会堂长雅依洛的女儿(路8:40-56)、纳因城寡妇的儿子(路7:11-17),以及拉匝禄(若11:17-44)等,在旧约中厄里亚先知复活过一位寡妇的儿子(列上17:21-22)和叔能妇人的儿子
因为另有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在等着他,与我们合完影后,他把介绍教区的任务交给周神父。周神父名文书,还真是个文化人,他和同仁编著的《福传手册》,对传道员的工作很有指导作用。
那人绕着弯子回答说:“我是你母亲叫你每天敬拜三次的那个妇人的儿子。”这显然是指鲍思高母亲每日敬拜的圣母玛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