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入口处左面从入口至山顶傍山而塑如真人一般高大的耶稣受难史迹的十六处苦路像。第一处为耶稣山园祈祷,第十六处为耶稣光荣复活。塑像栩栩如生,凄楚动人。
在复活节守夜时,耶稣受难像将被花完全覆盖。这是一个简单的活动,唤醒为他人祈祷的想法,关怀他人。
教宗进一步说:“耶稣在受难中,好像变成了癞病人一样,他因我们的罪过而成为不洁净的人,远离了天主。他是为了爱而做了这一切,为替我们挣得修好,宽恕与得救。
礼仪中,耶稣受难的情景再现让人们如临其境,许多教友都流下了感动、感恩的泪水。主教讲道中提醒教友要“常常效仿耶稣勇敢地背负十字架的精神,肩负起基督大爱的传递使命,真正成为世上的盐、地上的光。”
“嗯,爸爸和叔叔们啊,正在拍耶稣受难的戏呢?”父亲用手抚摸着儿子的脸蛋说。“哦,我知道了!爸爸,你和叔叔们每天背十字架从咱家门口经过,是不是扮演耶稣背十字架啊?”儿子激动地说,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似的。
当耶稣受难时,除了圣若望宗徒外,其他宗徒都逃之夭夭,只有这位女门徒亦步亦趋地跟随主耶稣走到十字架下。
我悟出了真谛,人不能在苦难中跌倒,却要依靠天主的仁慈,更好地活在世上,认识苦难的价值,为受难的同胞做补赎、祈祷……耶稣召叫苦难的人,来吧,所有受苦和负重担的人,到我这里来吧!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藉著省思《天主经》的主题,论述了耶稣在受难时刻向天父的祈祷。依照《若望福音》的记载,耶稣在最后晚餐后向天父祈祷说:求祢光荣祢的子,在祢面前光荣我罢!
教宗指出,耶稣在受难时刻完全经历了“恶的刺伤”,祂也这样祈求说“‘阿爸!父啊!一切为祢都可能:请给我免去这杯罢!但是,不要照我所愿意的,而要照祢所愿意的。’”(谷十四36)。
教宗在讲道中指出,「这两篇读经都预示了主耶稣的受难」。本日福音中的比喻,「明显是以象征手法讲述人子的遇害」:葡萄园的主人悉心经营庄园,然后再把庄园租给佃户。而这些佃户正是「天主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