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为宗座大使提出了一系列行为守则:他是一位代表天主和代表教会的人,关心穷人和关心被派驻国家的情况,顺从、专心祈祷;他避免诽谤,不批评教宗,不穿「名牌服饰」,因为这些是反见证。
我们不屈服于容易赚钱的邪恶逻辑,却要为众人的前途著想”。
无独有偶,有罪不罚现象和国家权利不彰,导致安全没有保障,许多社会运动领袖深受其害。
尽管陷入身心灵的黑夜,萌生不安和困惑,但是病人必能在耶稣身上找到克服这一切的力量,因为「耶稣以祂死而复活的奥迹,使我们摆脱罪恶的压迫」。
加马莱里解释说:“所有这些表达都在我们的深刻省思和祈祷中产生震动,帮助我们不成为‘博物馆看守人’,或正如教宗另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语所言,我们应‘生活在一个有如自行车而非殿宇的教会中’,意思是教会不应是一块石头
撒乌耳的脱险在于天主的爱,天主“曾对他说,如果他不听命,就夺去他的王国,但天主仍然爱他”。就这样,天主“赐予他恩宠,使那不堪一击的肥皂泡沫破裂”。
教宗直言不讳地说:「不,偶像在你心里。我们今天必须提出这个问题:你心中、我心中的偶像是哪位?那是个隐晦的出口,令人自我感觉良好,从而远离永生的天主。」
今晚我有机会以不常见的方式进入各位的家里。倘若你们允许,我渴望与你们在这艰难而痛苦的时期交谈片刻。我想像你们在家里,以不寻常的方式生活,以防感染。
主耶稣,我为忠信和热心的司铎祈祷,也为不忠信和不热心的司铎祈祷;为在本地或在外地工作的司铎祈祷;为在受诱惑、孤独、颓丧的司铎祈祷;并为年青的、病弱的、临终的和在炼狱中的司铎祈祷;更为我所爱、给我付洗、赦免我罪
他说:「疫情当头,包括宗教信仰在内,人人都透过媒体、透过传播工具沟通,连这台弥撒也不例外。我们大家彼此交流,无法团聚一堂,却在精神上同在。参礼的子民虽然稀少,却有广大的子民心灵相聚,身体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