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起身与父母告别,回望越来越小的坟头,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主啊,求你恩赐女儿一颗谦卑的心,效法父母,修炼自己,好能将来与与父母在天堂相见。
这场好仗,他已打完,这场赛跑,他以跑到终点,这信仰,他已保持了。看,在通向远方的十字路口,他用逝去的生命指给我们走向永恒的方向!
他们需要受到鼓励,好能在伊拉克如此艰困的境况中活出基督徒的召叫。这几乎是在基督徒圣召中的一个召叫,也是中东基督徒的召叫,即生活在他们的现实、他们的环境和他们的国家中。
有人会说,‘这是孩童的事,愚昧人才会这样做,我在追求精神上的祈祷、默想,以及内心空虚,好让天主来临’。拜托了,请不要陷入轻视口祷的傲慢!这是普通民众的祈祷,是耶稣教我们的祈祷:我们的天父”。
每个基督徒的家庭都是一个小型教会,家庭好则教会好,家庭兴则教会兴,家庭强则教会强。因此,家庭是福传的见证。
我们会询问,既然天主保证“将好的赐予求祂的子女”(参阅:玛七11),“为何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呢?”然而,《天主教教理》“也告诫我们没有活出信德的真正经验,却把与天主的关系转变成要求行一些奇事的危险”。
天主的诫命也是一样,“不许”的背后也深藏着他的无限慈爱与保护,好能使人在“循规蹈矩”获得更多更大的恩宠与神益。
每个人都需要像运动员那样锻炼自己的精神,好能「向他人敞开心扉,多迈出几步来缩短自己与他人的距离,在心灵上进行『跨障碍跑』,帮助他人减轻重担」。第三位做见证的青年是来自叙利亚的男孩。
信函以“司铎不固定存在”的情况为例,解释道,教会法典规定能委托一位平信徒“参与一个堂区的牧灵关怀工作”,但需“教育信友团体不可把相关要理传道员视为神父或执事的替身”,而是与司铎合作的一个平信徒,“好让所有人都能得到牧灵关怀
教宗期勉学生「不做死守根基的传统主义者」,而是「从根基汲取养分,好能成长、前行,在人生中冒险」。教宗省思的最后一个关键词是「服务」。天主教圣心大学百年来「在多个机会上展现出它忠诚地为教会和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