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她被派到印度传教。年轻的依搦斯修女1931年发了初愿,取名玛利亚·耶稣圣婴德肋撒,因为她热爱里修的圣女小德肋撒。
每次去那里传教都是住在她家,他们总是拿出最好的毛毯让我用,做最好的饭给我吃。那些年还没有神父、修女去那里服务,每次郝修女要离开时,这家人紧紧拉着修女不愿松开,并拿出一些钱放在修女手中让她在路上用。
曾碰到一个教友,外表火热虔诚,要么在外省传教,要么在万众瞩目的某处堂点宣讲……这些本无可厚非,非常了不起。
他出生于意大利的塔兰托,17岁到罗马学院求学,25岁加入了天主教耶稣会,1643年到达浙江兰溪,后抵达杭州传教,在1644-1650年间,他目睹了明末战乱,并且在此期间结交了不少中国名流,1650年,他到北京谒见顺治皇帝
《江南修院百周纪念》记述金神父被害经过如下:一九三七年神父传教张泾之第三年,人地益熟,传教亦愈进步,乃以战事忽起,公竟以身殉,犹善牧之为羊舍命,时为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追溯历史,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西班牙道明会士郭德刚神父由今天的高雄前金步行往返万金传教,建立了初期信友群体,1863年以土块建起一座小教堂,然而在1865年,南部大地震中教堂被毁。
教宗方济各指出获得这喜乐的两条途径:首先,教会要成为走出去的传教团体,恢复福音原有的清新;其次,教会要成为开放和款待的团体。教会不是一道海关,而是慈父的家,任何一个在生活上艰辛的人在那里都有一席。
说实在的,我对那些传教的人,没有好感,甚至还有些反感和戒备心。朋友直率地说。为什么呢?这些人的言行,往往让我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厌恶。朋友愤愤地说。能不能具体谈谈呢?我不解地问道。
透过留在耶路撒冷,宗徒们容许圣神成为教会传教使命的真正主角,而不是他们自己。
卢恰尼主教也很重视普世教会的经验,他在1963年10月14日的传教节牧函中告诉教区的信友们,他在来自世界各地的主教们身上接触到传教使命。